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王右木

◇ 王良秋

在创党前后信仰、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早期觉醒者,不仅包括“南陈北李”等具全国影响力的党团创建者,还包括杨匏安、刘伯垂等各地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王右木是在四川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启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革命家。他的革命活动和重要贡献集中体现在四川早期党史革命史上,被誉为“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四川党团组织创始人”。

一、王右木与李大钊等先进分子在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蒙

明治维新后,日本“脱亚入欧”的大开放国策使之成为很早传入欧美社会主义思潮的东亚国家。清末以来,大批中国青年赴日留学或游历考察,学习先进科技文化,探寻救国救民真理。20世纪初,《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已有日文译本,《社会主义神髓》《近世社会主义》等书著纷纷面世,《社会主义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等刊物在日本不断涌现,社会主义同志会、无产阶级社等组织亦相继成立,幸德秋水、河上肇等进步学者及活动家发动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20世纪初日本社会文化环境为留日先进分子接触和研读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条件。

留学早稻田大学的李大钊,曾选修安部矶雄课程,并向其请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问题,这是他接触并研学马克思主义的肇始;李达留学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毅然放弃理科专业,师从河上肇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李汉俊留日时受教于河上肇,结识高津正道等进步人士,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实在是最美满的天赐品”。除上述三李外,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接触并研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虽然当时日本存在名目繁多的社会主义流派,但不可否认,他们在日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为后来完成人生重大转变作了初始准备。1914至1918年,王右木留学明治大学期间结识了李大钊、李达等先进分子,参加“神州学会”和反袁反日爱国运动,与山川均、大杉荣等交往密切,经常听取河上肇的理论讲座,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刊物,决然抛弃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救国理想。

二、王右木与李大钊等先进分子在建党前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前后,少数先进分子经过深刻思辨和科学选择成为中国最早的觉醒者,其理想信念在激烈的思想与现实碰撞中发生了巨大转变,最终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确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少数就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奠基与开创之功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群体。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这标志李、陈相继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样在建党前,毛泽东、周恩来等先进分子在寻索救国救民真理中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笃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理想,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重要成员。1918年王右木留学归国,公然宣称“现在我从日本回来,当然是准备去革命的,准备和天下劳苦大众一道,共同努力,摧毁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但在1919年他依然坦言:“当时状况,只以读日本森户辰男著《克鲁泡特金研究》为主,及其它各新杂志,社会主义派别全不明瞭”,这表明王右木归国后,还未完全摆脱无政府主义社会思潮的羁绊。1920年夏,王右木赴上海晤见陈独秀,并与李达、李汉俊等深入交流,认真研读《新青年》《阶级争斗》《社会问题概观》等刊物,返川后于同年底,在成都组建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团体—马克思读书会,被会员们推举为学习指导。由此观之,王右木是在1920年下半年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其子王浴生在《关于我的父亲王右木的一些事情》中亦这样指出:“1921年以前,我的父亲历次向我的母亲和伯父说,他是马克思主义者。”

三、王右木革命活动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四川篇章

1920至1924年,王右木多次赴上海、广州与党团中央负责人接洽会晤,一是了解全国革命形势,汇报四川革命工作,二是接受党团中央工作指示,寻求指导与支持。在川期间,王右木及其党团组织还与恽代英、施存统等保持密切的信函联系,共同研商传播马列主义、开展工学运动、创建党团组织等革命问题。因此,王右木在川开展革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自发的,一方面他是在党团中央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的,体现了全国革命形势在四川的投射,恰如恽代英所讲:“此地王右木君,确为热狂而忠于中央者”,另一方面,着眼全国大背景,把王右木革命活动与其他先驱者领导的革命斗争横向比较,他们又是遥相呼应、同频共振的,具有相向性和同步同时期的重要意义。故王右木革命活动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四川篇章。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王右木在四川“播火”

五四运动后,中国掀起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热潮,革命先驱们组建马列主义研学团体,译介马列主义著作,撰发马列主义文章,并通过授课、集会、演讲、纪念等形式,把无产阶级革命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先后在北京、上海和长沙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及俄罗斯研究会,在此前后,周恩来、恽代英等还在天津、武汉等地组建了觉悟社、共存社等名号各异的马克思主义团体,凝聚和教育引导了大批知识青年,成为那个时代最具先进性与影响力的社团组织。就在1920年底,王右木亦在成都组建了马克思读书会,这是四川首个马克思主义进步团体。除组建社团外,创办红色刊物是革命先驱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又一重要阵地,如《湘江评论》《劳动界》《赤心周刊》等颇具影响力的刊物,在1920年前后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把马克思主义旗帜高举在时代前列。恰在同一时期,1921年初,王右木在成都创办了《新四川旬刊》,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922年初,他将该刊改为更具呐喊与战斗意味的《人声》报,将无产阶级革命火种传遍巴山蜀水,与其它红色刊物一起吹响了觉醒年代的战斗号角。另外,王右木还通过撰文著述、集会演说、讲课讲座、工农夜校等形式揭露四川军阀罪恶统治,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其他先驱者一样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播火者,为各地及全国党团组织创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早期党团组织创建:王右木在四川“开元”

创立党团组织既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历史使命,也是革命先驱们培塑无产阶级革命领导力量的必然选择。团中央成立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已组建 17 个地方团,团员达5000 余人,这包括在王右木指导下自发成立的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李硕勋、阳翰笙、郭祖劼等成为首批团员。1922 年 10 月,受团中央委托,王右木正式创建了成都地方团,这是首个被团中央承认并接受其领导的四川地方团组织。1921 年中共诞生后,党中央通过派人前往、通信联络、当面指示等方式,委托各地党员积极筹建地方党组织,随后江苏、江西、浙江等地地方党组织纷纷创立,至 1924 年底全国各地党员已发展到 994 人。1921 年夏,经李达等介绍入党的王右木,根据党中央指示,1923 年秋创立了中共成都独立小组(亦称成都支部),该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党员包括刘亚雄、钟善辅、黄钦、梁国龄等川籍早期革命者,王右木担任支部书记。中共成都独立小组是四川地区最早的党组织,标志四川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诞生了,开辟了四川革命历史新纪元。

(三)早期群众革命运动:王右木在四川“燎原”

“民众的势力,是现代社会上一切构造的唯一的基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高度重视民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凝聚民众力量形成革命洪流。他们教育和引导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为早期探寻革命同盟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党团中央成立后,各地党团员积极贯彻中央工作指示,加强横向互动联合,广泛开展了工农兵学妇等声势浩大的群众革命运动,共同绘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人民革命运动宏阔画卷。

建党前后,王右木在川组织领导了争取教育经费独立、建立成都劳工联合会、反对苛捐杂税、纪念“五一”和追悼列宁等一系列群众革命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培树了四川人民革命斗争精神。这既是王右木等贯彻执行中央“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主要目的”“须努力引导劳动群众由日常生活的争斗到政治的争斗”等决议方针的四川实践,又是有力配合支援全国其它地方群众革命运动的四川响应。如 1922 年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时,王右木便领导成都地方团深入发动群众,举行示威游行和集会演讲,控诉军阀和帝国主义罪行,声援开滦煤矿工人的英勇斗争;又如 1923 年“二七”惨案发生后,王右木领导成都劳工联合会和成都地方团,组织了数千人的群众大会,举行全市大罢工和示威游行,声讨北洋军阀吴佩孚,捐助京汉铁路工人,支援了全国工人阶级斗争。总之,立足建党前后全国革命大背景,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诞生、马克思主义传播、党团组织创建、群众革命运动勃兴等多角度考察,王右木在川革命活动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历史地位除着眼四川外还应确定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2023 年秋,即将迎来中共四川党组织创立 100 周年,谨以此文深切缅怀王右木烈士,致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作者系江油市委党校副教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