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那段历史——《苦难辉煌》读后感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的党一路从苦难走来,最终走向光明和辉煌。读了《苦难辉煌》,了解了红军长征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玉汝于成的深厚意蕴。
一、回顾那段历史,没有共产党人选择苦难,就没有无数中国人民的幸福
今天,我们入党能够大声宣读誓词,不会面临四处搜捕的危险,不会面临严刑拷打的折磨。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入党就意味着随时可能牺牲。书中,金一南教授不止一次感叹历史的选择。比如朱德、邓小平、叶剑英、刘伯承等红军指战员,他们在革命的浪潮中,毅然选择了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了追求真理,选择了走最艰难的长征路。正是无数的共产党人选择义无反顾的追寻,才找到了救国图存的真理。
他们选择了不怕牺牲。革命是要经常面临生死抉择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万余人,到达陕北时却不足万人,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战士倒下,革命的悲壮让人为之动容。诸如红军杰出将领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25军政委吴焕先等。尤其是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没,血染湘江,师长陈树湘宁可断肠牺牲也绝不做俘虏。每次读到此处都不禁为之落泪,肃然起敬。这就是历史最真实的一面,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英勇献身。
二、聚焦那段历史,共产党人用坚定的信仰,撑起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呢?因为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魂”!
前景的暗淡被坚定信仰照亮。人性的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辉煌时刻迸射出来的,而是在遭遇一个又一个失败的危急之时得以展现。南昌起义部队最困难的时候,起义军师以上党代表走得一人不剩,只留下一名团级政治指导员陈毅,加上一心一意干革命的朱德、革命不胜利不剃胡须的王尔琢,在天心圩建立起南昌起义余部的坚强核心,燃起了革命的燎原之火。事实证明,再黑的夜也能被信仰之光照亮。“革命的理想、战斗的意志像一支不熄的火炬,从一个人的手中,传到另一个人的手中。”回望历史,正是无数的革命烈士,让更多人看到了真理,看到了中国的未来。这就是历史最真诚的一面,祖国的功臣,是那些把自己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
三、总结那段历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才能铸就新的辉煌
读完这本书,再次为党的伟大深深折服。一个别人眼中的“小”党,用坚定的初心、坚毅的步伐走出了二万五千里,走出了中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共产党人的初心历久而弥新。长征跨越10余个省份、数十座高山,经历了无数枪林弹雨,但共产党人从不被困难压倒。因为共产党人的选择,从来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一个世纪过去了,从独立自主到改革开放,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从民族独立到伟大复兴,这样的初心和使命从来不曾改变。这就是历史最真情的一面,安定而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志士的负重前行,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我将无我”的崇高追求。
读罢全书,思绪万千,由衷希望更多的人铭记那一段历史,想起了这样一句话:“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1期中青二班学员,现任达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