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如何推动巴蜀文化的国际传播

◇ 李 鉴

古往今来,巴山蜀水诗情画意,巴风蜀情魅力无比,巴蜀文化底蕴深厚。这样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不应仅被国人悉知,更应传播于国际社会。如果对巴蜀文化有深入的认知,从业者们就能独具慧眼,创建有特色的巴蜀文化创新产业体系,让巴蜀文化产业真正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其在世界领域的竞争实力。如何构建巴蜀文化创新机制?打造川渝文化创新中心?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各方努力。

一、要推动巴蜀文化的国际传播,需积极构建文化创新机制。

文化创新,首先应创立专门的巴蜀文化研究与国际传播中心。将川渝两地以及全国喜欢巴蜀文化的学者们团结起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用创新思维和扎实的文化功底,将巴蜀文化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创新还需深入实际、拓宽国际视野。文化创新需关注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全新文化意识,在巴蜀传统文化中去挖掘相关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巴蜀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娱乐活动等相结合,在校园、企业、街道、广场、社区的文化活动之中去感悟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只有将巴蜀文化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互动起来,现实与历史交相辉映,巴蜀文化才能成为现实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便于国际传播。

文化创新需要联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为巴蜀文化国际传播创建了巨大的发展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跨行业、跨区域的友好、深度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带和旅游带,让国外友人了解巴蜀文化,充分领略其独特神韵。在主动融入、参与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巴蜀文化将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在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文化研究要有开放的态度。宣传、弘扬巴蜀文化可以增加川渝人民的文化自豪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国际推广。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与传播的今天,有效的宣传推广可以增强国际社会对巴蜀文化的关注度。在国际交流中积极宣传、推广巴蜀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不仅可以提高川渝文化的知名度,而且可以激发学者们的创新动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灵魂,推动、宣传文化创新,繁荣文化,才能促进巴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的国际传播。

二、巴蜀文化国际传播强调川渝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在今天这个区域协作、全球合作的大背景下,经济与文化在相互整合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巴蜀文化国际传播强调川渝共赢总基调,相互合作、异口同声、相互融入,同演一台戏,努力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实现共赢。将自然地理的山水相连变成发展的浑然一体,增强区域合理流动,川菜渝味、川酒渝香、巴舞蜀蹈、巴歌蜀词,创建两地共同的文化符号和财产,代代相传。两地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协同作战,绝不单打独斗,在互惠互利、共赢合作的总基调下,竞争应是良性互动的,认清自身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川渝同源、巴蜀同根,川渝文化合作与交流,迫切而且意义深远,要做到川渝共赢,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为了更好地实现巴蜀文化走出国门,两地众多学者、专家应合力对巴蜀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五千年来巴蜀文化的起源、发展、创新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全面共同的探讨,共同整理稀有、珍贵文献,编撰川渝历史大事纪要,这些都是共同开展川渝文化研究的典范。在国际传播中,文化要发挥其独特的张力效用,为川渝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要搭建好川渝两地开放性、综合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很多学者平时大都埋头钻研,文化圈中的 交 流 仅 仅 限 于 跟 自 己 研 究 相 关 的 小 圈子。两地共同开展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大会可以让成都、重庆两地的优秀学者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学者们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以书籍出版为例,通过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两地的科幻作家找到了合作的契机,他们共同编撰、出版了许多有关科普科幻理论研究的书籍,共同推出了青少年科幻征文等一系列的活动,使两地科幻科普创作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如果条件允许,两地的文化工作者可以出国开展国际交流,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宣传、探讨有代表性的最新科研进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的国际传播。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川渝两地需共建精神家园,提高人民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川渝人民的国际形象。因此,两地需深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平衡发展,对共同面临的问题要相互献计献策,要把巴蜀文化中那些最核心的价值观和人文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主题,把文化符号当作特定的标识,延续历史,守护文化遗产和文化地标。充分挖掘巴蜀文化内涵,促进精神文明家园建设与历史文化文雅相伴,典雅结合。通过动漫、传统艺术等不同形式,让年轻人了解巴蜀文化深厚的根源,普及历史知识,让这些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现实资源进入平常百姓家,让书香走进川渝,走进所有人的精神生活,让世界人民看到川渝文化圈特有的精神风貌。

川渝两地优势互补,协同塑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巴蜀文化产业,合力创建世界级旅游景点,积极开发各类创意文化项目,完善国际传播机制,就能形成巨大的经济能量、市场能量,从而促进巴蜀文化的国际传播。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