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着力点

庆 玲

马克思主义是旨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围绕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对如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实践和探索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层面提供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解释,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着力点有五个方面:

一、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实践活动。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发展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的理论,体现在其对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分析和指导上。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行动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践的理论,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考察和分析、对发展规律的把握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使其能够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现在其对社会现象的科学分析和解释上。它为我们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考和判断方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使其成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

(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人民的理论,体现在它的理论观点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关注人民的利益和需求。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使其与人民的利益和实践相契合,为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

(五)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革命的真理,体现在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完成了站起来和富起来,正阔步迈向强起来。历史选择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无论何时何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都不能动摇。

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性得到了验证,同时也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中国取得的引人瞩目的成就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真理性。

二、继续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体系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智慧。必须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宣传阐释,切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时代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中了时代脉络, 解决了时代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路让我们领会到发展的道路是多元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这不仅为 21 世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注入了新思路、新活力,也为那些希望保持独立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参考。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了制度困惑

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保持稳定和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使我们在应对重大危机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制度优势。这些执政理念、治理成果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世界性的深度、高度、广度回应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答了世界各国在新时代前行中的制度困惑。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未来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深刻回答了面向未来,世界应往何处去、人类应该怎么办的重大命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显现出了真理光芒,指明了未来方向。

继续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任务所在。

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思考不停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本质,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思考。

(一)着眼全局创新。着眼全局的创新要起始于对理论形态本质的研究,深刻领会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和创新并举。

(二)着眼本源创新。着眼本源创新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任务规定着使命任务的内容,使命任务在实践环节中推动根本任务的完成。厘清任务是什么,重中之重在于着眼本源。

(三)着眼规律创新。着眼规律创新要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遵循来探析规律。如何探寻总结并运行规律,需要加强理论与实际间的联系。

(四)着眼时代创新。着眼时代创新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关注、解答重大时代命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路径放置于时代背景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思考对于解决当代现实问题极具历史和现实意义。通过深茹推进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四、继续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不放松

新时代,由理论素养的不足引起的“本领恐慌”逐渐成为领导干部压力的来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强调 “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

其一,加强理论学习的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理论学习纳入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

其二,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导向。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曾说,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将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因此,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要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增长本领。

其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术研究和交流。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术研究和交流,能引领大家自觉汲取知识的力量、真理的甘泉。党员领导干部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系统学,并进一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国家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党员领导干部的具体工作,党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需要常抓不懈、紧抓不懈。

五、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停歇

理论发展、历史进程和当代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需要扩展学科研究的国际视野,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置于国际视野中,强化学科认识水平。

一要树立世界眼光,开阔学科研究视野,持续充实和丰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

二要树立开放的学术意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开辟新视角,解决新问题。

三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加强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理论研究的国际化,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

拓展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进理论研究蓬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学科支撑、学术支持。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坚持不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我们前进,并取得了伟大胜利。新时代,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契合。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层面提供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解释,并对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传播是全党、全社会的使命所在,厘清五个着力点靶向发力,是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任务所在。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期刊社)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