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实施“四大行动” 推动巴文化高地建设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达州赓续中华文脉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达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实施发掘保护、学术研究、展示利用、宣传推广“四大行动”,不断擦亮“巴人故里”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
聚焦考古发掘出新,筑牢巴文化根基。着眼厘清文脉,大力开展寻根溯源行动,有序开展考古发掘,推动巴地文物“重现天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巴文化高地建设小组,出台全国首部巴文化保护地方法规《达州市巴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协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两支考古发掘队伍,挂牌成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达州考古工作站。二是加快考古发掘。先后对罗家坝、城坝两大遗址进行19次集中发掘,出土以国家一级文物青铜柳叶剑、龙纹玉佩等为代表的文物 1万余件。罗家坝遗址被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誉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之一”;城坝遗址考古被评为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两大遗址被纳入四川省与国家文物局央地共建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入选《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成功申报四川省大遗址保护示范项目。
聚焦学术研究出效,丰富巴文化内涵。着眼推动巴文化走出川渝、走向全国,大力开展研究阐释,着力打造文化研究学术高地。一是建强专业学术团队。成立四川巴文化研究会,组建正县级研究机构——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深入实施达州巴文化名家培养计划,特聘省内外巴文化研究专家,组建全国巴文化专家智库。同时,依托省社科院等科研院校,加强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二是联合开展学术攻关。先后与中国知网合作,建成全国首个巴文化基础数据库;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出版《宣汉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研究》论文集;与省社科院合作共建“四川省社科院巴文化研究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纂《寻巴觅賨:宣汉罗家坝遗址出土文物选粹》;与重庆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出版《巴文化大系》和《巴文化研究口述史》。
聚焦转化运用出彩,展示巴文化魅力。着眼成果转化利用,突出硬件提升和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巴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一是提升展示利用水平。实施巴文化展陈“一轴两翼”示范项目,先后建成巴文化主题展陈馆、賨人文化陈列馆、非遗陈列馆、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巴人历史文化馆等阵地,累计展出文物4000余件。特别是今年建成了国内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展陈文物800余件。投入1.9亿元建设巴文化创意交流中心,预计今年底建成布展。二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开发注册“巴小虎”文化旅游形象IP,打造巴山大峡谷、渠县賨人谷等两大巴文化旅游体验区,推出“巴文化探秘之旅”等3条巴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巴文激舞”等特色文化地标,塑造巴山大剧院、巴人历史文化广场等一批巴文化“网红打卡地”,力争把达州建设成为巴文化旅游目的地。
聚焦宣传推广出众,激发巴文化活力。着眼以文化人,大力开展文脉传承行动,高效建设巴文化宣传普及高地。一是强化宣传普及。打造巴文化传习基地13所(处),四川巴文化普及基地永久落户达州。广泛开展巴文化“进机关、进学校”等“五进”普及活动,常态开展“穿巴人服、唱巴人歌、跳巴人舞”的“三大”推广活动,全方位推动巴文化元素可看、可感、可知。二是打造文艺精品。先后摄制《考古中华·宣汉罗家坝遗址》《宕渠古城探秘记》等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播出。编排历史话剧《巴国春秋》。精心打造大型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大型山体光影实景演艺秀《秘境龙潭》,成为巴文化亮丽名片。
下一步,达州市将以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持续实施巴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力推进巴文化高地建设,为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贡献达州力量。一是实施考古发掘工程。积极配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加大罗家坝、城坝遗址考古发掘力度,为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提供考古支撑。二是实施研究阐释工程。加强巴文化形成、演进和发展等重点课题攻关,厘清巴文化发展历史脉络,为建设巴文化学术研究高地提供成果支撑。三是实施硬件提升工程。加快推动罗家坝和城坝遗址公园、巴文化创意交流中心等展陈场馆建设,为构建完善的巴文化展陈格局提供硬件支撑。四是实施宣传推广工程。扎实开展巴文化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五进”行动,高水平打造巴文化景观标识,为提升巴文化影响力提供舆论支撑。五是实施文旅融合工程。深度挖掘巴文化市场价值,放大巴风賨韵文旅效应,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作者单位:达州市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