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紫石关下红军文物见证初心使命

刘忠琴

二郎山下的天全县紫石关,因“山石皆赤”而得名,四周连绵的山脉,将小镇夹成一条狭长的空谷地带,天全河从山脚下静静流淌。历史上,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和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80多年前,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都曾攻克紫石关。而今紫石关也保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军印迹。这些红色文物是党和红军的历史记忆,这些珍贵的红色文物作为长征历史的物质载体,承载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军长征途经天全紫石关

1935年6月5日,中央红军在夺取天全县城时受到阻击。在泸定桥负责长征殿后的红九军团接到中革军委“万万火急”的电令,从泸定赶来增援。当晚,红九军团进至紫石关,击退敌人堵截。7日,部队与先期到达的红军配合攻占了天全县城。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南下雅安。1935年11月7日,右纵队从泸定出发,先后翻越二郎山、马鞍山,进入天全县境。8日,红军突破紫石关,并向天全县城发起攻击。经过两天激战,红军击溃敌军,于10日全面夺取天全县城。

穿越时空的长廊,当年的战斗遗迹早已在历史的车轮中模糊远去,但红军长征时期留下的一张收据、一个公文包、一封书信,见证了紫石关下的军民鱼水情深。

一张收据凭证见证红军纪律严明

历史的厚重感是承载在一个个饱含着艰苦奋斗的物件之中的。天全红军长征纪念馆展陈着一张“收据”。这是一张旧式信笺样式的泛黄纸张,纸上用毛笔写着“收据”字样。内容是这样的:兹收到紫石关陈攀豹家玉麦八斗、麦子七斗、豆子五升,价钱叁仟文,先付铜元两个、布票一张,还差贰仟肆佰文。经请示团长周道成同意,将红星两个、袖章一对,留给陈老乡,以作日后补欠钱的凭证纪念。落款为:红四(方面)军二七九团供给部,团政委韩文吉、二营指导员廖宗佑,凭中人紫石关苏维埃主席刘定海、粮食委员肖世荣、劳动委员朱相元、宣传文书卢元清,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七日。

这张收据,见证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钢铁纪律,更是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1934年11月7日,《红星报》在长征途中出版的第一份号外报,明确提出“不乱拿群众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损坏了群众的东西得赔偿、买东西要给钱,做到上门板捆禾草”等纪律要求。长征途中,党领导红军严格执行这些纪律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爱护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形成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局面,也彰显了红军严明的纪律性。

公文包和证明信见证紫石关军民鱼水情

在长征那段血与火的艰苦岁月中,红军指战员们使用过的物品,还蕴藏着伟大的战略转移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天全红军长征纪念馆展陈着另外两件文物——一个公文包和一张证明信,也是群众拥军爱军的见证。

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受阻后,陆续北撤,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再次北上。吴立斌和李少选受徐向前总指挥的指示和重托,原本想送点东西给陈吉武夫妇作纪念的,但因身上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于是将自己的一个秘书公文包送给了他们夫妇,并留下这封珍贵的书信。

信中写道:天全县苏维埃政府余主席、张司令钧鉴:我师在翻越马鞍山之后,迅速抵达逼近紫石关时,由当地陈吉武老乡给我们带路,很快打垮了廿四军袁国瑞旅驻紫石关连守敌。在紫石关休整期间,深受当地百姓拥护,热情为我们送粮食、砍柴火、干杂活等。其中,陈攀豹家给的洋芋、苞谷、麦子、豆子最多,他还给我们的伤病员治伤不收分文。更为积极的是陈吉武夫妇,天天给我们砍柴背水送信,又把他们还不满十三岁的独儿陈良栋送到我师部,硬要我们收下当红军,我们感到很惊奇。象(像)这样的事,父母主动将独儿送来当红军,自我军创立以来还未有过。向前(指徐向前)军长知道这件事后很受感动,专门从天全县城到紫石关召开群众大会,亲自给他们夫妇二人戴上大红花,便把良栋留在身边当勤务兵。这件事对当地震动很大,当场就有四十多人报名参加了红军,徐军长指示重托我二人,应留点东西给吉武夫妇作纪念,我二人身上别无他物,只好将秘书包送给他们夫妇。今奉命暂时离开,等革命胜利后,倘若我们牺牲,他们夫妇可凭本约和此物到你们政府,请给予厚待。落款为:红四军三十三师宣传科长吴立斌、政治部主任李少选托笔,小路乡苏维埃主席任露清同签,并分别盖章捺印,时间为:一九三六年二月八日。

长征时期,紫石关当地群众免费为红军带路、送信、送粮食、砍柴火、干杂活、寻医问药,积极主动参加红军,为党和红军赢得长征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岁月如白驹过隙,公文包和信笺纸虽历经岁月洗礼早已不复当年颜色,但刻在紫石关人骨子里的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蕴含的军民鱼水深情却赓续不断、传承至今。

从珍贵长征文物中汲取筑梦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通过红色文物了解长征的故事,使我们深刻理解到我们党无论何时何地都以人民的利益为先。我们党的队伍在那么艰苦的岁月中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能在那么困难的时刻不忘记人民的期望,一直坚守初心牢牢记住自己的使命,其精神意志就保留在这一件件革命文物中,其中保存的是我们党对人民交出的答卷,也是一代代共产党员不懈努力的目标。这些文物的存在,也始终为我们党执政指引方向,要始终牢记我们是从群众中来要到群众中去,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更和谐更快速地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历史虽已远去,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却日益紧密。时代虽然在变,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却未曾改变。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上,我们更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守为民初心,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单位:荥经县委党校)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