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天府粮仓”
蓝红星 等: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既是加快建设大国粮仓的先行示范,更是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新发展理念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径选择,粮食安全是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核心目标。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需要把握好创新的第一动力,通过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绿色的本质要求,立足开放的核心要义,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目标,最终实现共享这一根本遵循。
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在新时代已有新内涵、新特征、新标准。在面临国际环境动荡变化、国内农业发展新机遇、局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新时代”下,追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更高、种粮效益更显著、社会化服务更健全的更高水平,打造覆盖四川省全域、粮油肉渔果蔬全种类、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的“天府粮仓”。其评价标准包含“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藏粮于仓”等四个维度。
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是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下,要素更集约化、结构更均衡化、功能更多样化、链条更综合化、发展更生态化的大国粮仓,遵循“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藏粮于仓”四大实践路径。具体来说,要坚持“藏粮于地”,从耕地、水利基础设施、科技研发等方面建设高标准农田及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保持足够的资源数量;继续落实“藏粮于技”,从育良种、有良技、用良才、定良制四个角度实施科技强农战略;加大重视“藏粮于民”,补全发展能力不足、种粮效益不高的短板,提升种粮主体福利,促进共盈共享共富;不断完善“藏粮于仓”,结合四川省地质地形,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粮仓建设,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世界农业》 2023年第10期)
罗浩轩: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在全国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天府粮仓”。然而,近年来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四川已由粮食主产区转变为了缺粮区,耕地资源锐减且复耕复垦难度很大,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突出,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为其提档升级带来了极大压力。在这一现状基础上,新时代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还面临因农业弱质性引发的种粮比较利益低,由农村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细碎化,以及支农财力有限和农业投资风险过大等依靠四川现有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自身发展无法突破的困境。因此,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应开发补充耕地资源、提升农业比较利益、推进农地制度改革、加大农业支持力度、降低农业投资风险等。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
吕火明:夯实基础做强产业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夯实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保护提升行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强化土地利用管制,探索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油、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政策。
做强产业。优化粮食生产空间布局,抓好粮食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粮经饲复合型农业生产,做大做强畜牧、蔬菜、水果、水产、林业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依靠科技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和食物品种。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
提升质量。核心是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围绕市场需求,培育推广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生产。水稻要优化品质结构,提高高档优质稻占比,小麦、玉米要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大豆要重点发展优质高蛋白大豆、鲜食大豆。更加重视功能性农产品开发,在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同时,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天府粮仓”“天府菜油”等“川字号”农产品公共品牌,大力培育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构建“川字号”优质农产品品牌体系。建立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动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实行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
科技赋能。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农业科技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突破。加快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以物联网为代表的农业信息技术、以智能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技术发展。坚持应用导向、需求导向,重点研究适合各地实际、农民需要、应用性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抓好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技能培训,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速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林果业、养殖业等薄弱环节和农产品初加工关键环节机械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加快适宜丘区的农业机械研发,探索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无土栽培、节水灌溉,提高现代农业设施水平。聚力突破农业生产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发展。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推广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逐步走向“精准农业”模式。
(《四川日报》 2023年6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