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全球三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方案

李禄俊 张 宇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更需要团结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三大倡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方案细化为人类发展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和人类文明共同体三个方向,其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文明是落实发展和安全的土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落实全球三大倡议,有效填平全球发展鸿沟、破解国际安全困境、打破文明交流壁垒,为弥补全球发展赤字、安全赤字以及促进文明交流提供了代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中国方案。

准确把握全球三大倡议的基本内涵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 76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并对全球发展倡议的深刻内涵进行了诠释。全球发展倡议倡导以发展优先作为核心要义,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遵循,以普惠包容作为价值取向,以科技创新作为动力源泉,以和谐共生作为内在要求,以行动导向作为具体路径,这是中国对于如何实现全球全面与均衡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一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二是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三是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四是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五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六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这是我们中国为解决全球安全赤字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且阐述了全球文明倡议的主要内涵。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需要树立符合人类发展潮流的文明观,互学互鉴,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这是为打破各国交流的文化壁垒,共同绘就世界文明百花齐放的美好蓝图。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时第一次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全面论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五个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种制度代替另外一种制度,不是一种文明代替另外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理论内涵包括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和平共存,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最终归宿是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

全球三大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方案

在大国博弈、世纪疫情和俄乌冲突的三重叠加影响下,世界经济复苏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站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金汤匙,习近平总书记从发展、安全和文明三个角度出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是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柱石,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有共同利益,也同时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生产的社会化大发展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导致贫富分化,国家之间现代化道路的先后和参与国际分工的角色不同,以及既有体制的束缚都致使贫富分化问题愈演愈烈。从历史的长河看,正是由于发展的问题无法解决才导致出现这些问题。因此,发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树立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中国传统文化就包含“丰衣足食”等富民思想。中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注意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打造各国“利益共同体”。在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发展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更应以普惠包容作为发展的价值取向,同时以科技创新为发展的动力源泉,将和谐共生作为发展的核心要求,并且以行动导向落实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全球发展倡议聚焦依靠发展实现全球高水平均衡发展,解决全球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安全是国家谋求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全球进入安全风险高发期,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在世界加速动荡时期,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突显的背景下,文明冲突、零和博弈、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不断抬头。受俄乌冲突的影响,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全球安全赤字问题依然严重。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任何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力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全球安全倡议的“六个坚持”系统回答了“世界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之问。中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今年3月实现历史性的和解,恢复双方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命运与共”,各国的安全平等且相互依赖,任何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追求自身“绝对安全”的行为都无法实现其安全目标,并且会引火上身损害自身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对外侵略扩展,坚信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正是聚焦全球安全问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为发展塑造良好的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需要正确的发展观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大支柱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因此文明的交流互鉴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类文明多样性是文明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是人类创新进步的源泉。文明无优劣之分,只有充分的交流并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文明交流是实现全球发展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抓手。全球文明倡议的落实能减少不同文明交流壁垒,更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并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四川省委党校2022级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