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蕴
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重大问题,这些要求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立身做人、干事创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坚强党性”作为正确政绩观的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政绩观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作风和担当。错误的政绩观,说到底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根子在于抛弃了信念、丢掉了宗旨、背离了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只有信仰坚定、端正价值追求,才能保证政绩观不会错位。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紧紧抓住“强党性”这个根本。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坚持循迹溯源、学思践悟,守根护脉、淬炼忠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政绩观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思想认同上。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主动进行思想淬火和政治历练,把实事求是作为最大的党性,用以端正立场观点、解决思想困惑、检视思想作风、振奋精神状态。始终牢记“第一身份”“第一宗旨”“第一职责”,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保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操守,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断强化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
把“为民造福”作为正确政绩观的真实灵魂。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回答好“为谁创造政绩”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共产党人政绩观的角色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发展回应人民诉求,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使命担当,清醒认知手中的权力、所处的职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必须肩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权力用在人民得实惠、生活真改善、权益有保障上,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落实落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深入洞察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紧盯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平时工作中最担心、最怕出事的问题向民问策,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以真诚态度拜民为师、以民为镜、请民为秤,主动把话语权、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用“民心”这把尺子衡量政绩,守护江山。
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标准。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政绩观是否正确,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存在偏差、落差、温差,甚至扭曲。有的创造政绩只为捞取个人升迁资本,重显绩轻潜绩,喜“做秀”轻做事,热衷“造势一时”而非“造福一方”,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按规律办事,走竭泽而渔、寅吃卯粮的歧路,唯GDP是举,过度举债搞建设,盲目跟风上项目,好大喜功铺摊子;还有的固守传统思维、谙于明哲保身、崇尚本位主义,推责任、搞变通、走过场、求躺平,不是创造性执行而是消极式观望,不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却搞取舍式贯彻、“一刀切”推动、运动式突击,常常是“解决了一个问题,留下了十个遗憾”,等等。这些脱离实际的形象政绩、急功近利的短期政绩、有名无实的数字政绩,必然是经不起人民群众评判的“败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推动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在前作示范。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把握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潜绩与显绩、尽力和量力的尺度,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贪大求洋、盲目蛮干,不投机取巧、数据造假,真正实现有竞争力有和谐度有获得感的高质量发展。
把“实干担当”作为正确政绩观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越是形势严峻、越是矛盾交织,越要有奋斗有我、实干有我、担当有我的责任担当。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议事决策。严格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强化法治思维,坚持科学决策,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不打小算盘、不搞小聪明,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善于调查研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以创造性工作把上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要把改革创新当作关键实招。变“摸着石头过河”为“开着大船过海”,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进一步积蓄“敢”“闯”“创”的精气神,勇于担当、敢挑大梁,勇当发挥优势、巩固胜势的“领跑者”,敢当推动变革的“弄潮儿”,善当稳中求进的“挑担人”,竞当破旧立新的“急先锋”。三是要找准“位”与“责”聚智发力。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硬核彰显在干成事上,多到任务繁重、问题突出的地方去破解难题,多到困难棘手、矛盾集中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多到局势复杂、工作薄弱的地方去担当作为,确立“想就想明白、做就做极致、干就干出彩”的奋进起点,保持“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尽责精神,强化“分秒等不起、时刻坐不住、处处慢不得”的效率意识,树立“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以成效检验”的工作导向,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真正创造辉映新时代的精彩业绩。四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既有一年抓成几件事的决心、又有几年干成一件事的定力,既有见红旗就扛见任务就争的激情、又有默默无闻抓经常打基础的韧劲。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党员干部的使命工程和终身课题。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乘改革之势、聚发展之力、建非常之功,以时刻走在前列的奋斗姿态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章。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国资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