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近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必须要运用好、落实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扛起新的文化使命,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深学悟本源,从灵魂深处铸牢习近平文化思想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先进的思想理论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从天而降的,而是基于广泛实践、淬炼锻造逐渐形成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中华大地,在广泛实践后成长为参天大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到哪里去”的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践之问。我们必须要往深处学、向透彻悟,从灵魂深处理解认同、植根筑牢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锲而不舍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结合”论断并作出系列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深度结合、融合聚变而成的创新理论,内涵丰富、视野宏大、贯通古今,是一个不同于任何时代、区别于任何西方国家的全新的文化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共同构筑起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为强大的思想保障、更有力度的文化支撑、更为厚重的文明底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凝练。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以深邃的战略思维、非凡的理论勇气、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文化自信、新的文化使命、“两个结合”等相继提出并不断完善积累,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新时代党对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体系性跃升、创造性升华,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认识达到了新境界,对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我们要继续坚持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起点完成新使命的行动指南。思想引领方向,使命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以“国之大者”之胸怀,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号召。完成这一新使命,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二大奇迹”,已经拥有充沛的物质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实现这一新使命的底气骨气志气。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把9800万党员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思想上来,把14亿多人的思想引领到党的旗帜下,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就能无往而不胜,就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二、用好方法论,以科学原则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邃且丰富、广博且精深,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确保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华大地上准确、完整、全面书写,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践行。
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而发展至今的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些中华文明独有的特性,决定了只能走自己的道路。我们要自觉从中华文明史、近代中国的苦难辉煌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中去汲取文化自信力量,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只有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拥有足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而激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层动力。
要秉持开放包容。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我们要始终秉持开放的姿态、博大的胸怀、包容的态度,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借鉴吸取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资源,促进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不断打造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就是要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守住这些,就能确保文化建设根基永远坚固、航向永不偏离。创新是趋势、方向和动力,是必须要做的,否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会是一潭死水、毫无动力。我们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话语、机制、形式等,以创新汇聚动力、凝聚人心、筑牢魂魄,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三、勇担新使命,用实干实绩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
当前,四川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文化既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的重要内容、重要标志,也是重要支撑、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巴蜀文化传承发展关怀切切、期许殷殷,最近两次来川都作出重要指示、给予有力指导。我们要坚定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来川重要指示精神,勇担新使命、干出新业绩,加快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四川贡献。
坚持在探源寻根上下功夫、抓落实。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我们要站在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做好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守护好中华文脉。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高标准建设三星堆考古与文物保护中心、江口沉银博物馆,优化提升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加快建设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好地向世界充分展示古蜀文明、巴蜀文化的灿烂辉煌,实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增强中华文明共同体凝聚力、向心力。
坚持在传承振兴上下功夫、抓落实。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的优势,加强对以“三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释和传承,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同时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出更多具有“川派”特色、巴蜀印记,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强打响三星堆-金沙、九寨沟-黄龙、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文旅品牌和精品线路,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用好“金熊猫”等传播品牌,向世界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
坚持在弘扬新风上下功夫、抓落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照亮人心、温暖人心。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良好文明风尚,不断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要大力挖掘百年党史中的四川印记,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信念信心。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补短板提品质,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坚持文化事业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展现新时代四川文化的万千气象。
(作者系省委党校第31期中青班一班学员,现任眉山市彭山区委副书记、四川彭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