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品读党史书籍 重温峥嵘岁月——主题读书活动学习心得

赵珩君

党校培训期间,通过专题辅导、蜀光讲坛、早间知识竞答、分组讨论、研讨交流、早间微论坛、案例式现场教学等活动,我静下心来,深入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受了一次宝贵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按照学习计划,我认真系统地阅读了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三个重大历史决议。通过学习,我对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历史经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三个重大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让我们看到了党之所以永葆青春、保持初心的重要保证就在于自我革命,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党自我革命的精神要义具有宏阔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三个历史决议都聚焦历史,达到了统一思想的目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的重要历史文献,第一次论述了党的历史问题的路线是非,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为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统一全党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新中国成立30周年之际,全党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第二个历史决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把大家从“左”倾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明确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指明了未来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路径。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我们党一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进行了深刻总结,用实践成就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个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刻阐明了科学理论对统一思想的重大指导意义。

这三个历史决议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了团结一致的力量。第一个历史决议在第四部分的第三个方面内容中,明确指出正确的群众路线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且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在革命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发挥人民群众作为实践主体的作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第二个历史决议也特别注重从人民的视角来推动工作开展,指出要通过这次决议达到“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的目的。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全文中“人民”两个字共出现了200多次,“坚持人民至上”被总结、提炼为十条历史经验之一。

这三个历史决议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彰显了党的自我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其他阶级革命不同之处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不谋私利,才能有底气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自我批评、不断自我革命中成长成熟起来的。“自我革命精神”贯穿了三个历史决议的始终,第一个历史决议肃清党内先后所犯的三次“左”倾错误;第二个历史决议汲取“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犯错误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肯定并且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同时也把“坚持自我革命”总结为党的百年奋斗宝贵历史经验之一,这些都是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和底气所在。正如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强调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回首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风险考验时,都能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三个历史决议中,都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

作为一个善于从历史中学习借鉴经验、总结得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总是会在重大历史关头把脉问诊找症结,在把握历史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更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底气和强大生命力。三个历史决议彰显了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品质,对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对党的历史作了科学评价,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为我们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对经典著作和百年党史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扎根巴蜀大地,坚守教育初心,立足本职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开放共享、面向人人、贡学于民、育达终身”的办学理念,助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更好地实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1期中青三班学员,现任四川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