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优势 擦亮特色 奋力谱写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对党校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泸州市委党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遵循,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锚定争创全国一流地方党校、全国一流地方干部学院的“双一流”目标,做强优势、擦亮特色,奋力谱写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更多党校力量。
一、聚焦提升培训质效,发挥为党育才主阵地作用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市委党校积极践行为党育才职责,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办学治校经验在全国市级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座谈会上作交流,“攻心式”党性教育改革获评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十大典型案例”。奋进新征程,市委党校将坚定担起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崇高使命,围绕“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的目标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建强师资队伍,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是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学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着力打造《习近平经济思想》等重点专题课和《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等系列微党课,讲全讲准讲深讲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深挖四渡赤水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从四渡赤水看组织建设》等特色专题课和《革命意志坚强——朱德》等红色微党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党性教育中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为民情怀。健全《新专题开发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持续完善4大类12小类课程库,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课课程比重保持在70%以上,课程年更新率保持在30%以上,集中力量、分步实施打造一批立校之课。
二是创新性改进教学方式。坚持以伟大长征精神在泸州孕育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主线,紧扣“寻足迹、悟思想、铸忠魂、担使命”的目标,依托党性教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等五大类93个现场教学基地,串联打造“由点及面、层层递进,由面及点、深入具象”的教学线路,增强教学培训针对性;高质量建好用好四渡赤水教育馆等15个现场教学点,利用声、光、影、电等技术生动重现历史事件、实物场景,增强教学培训感染力;探索深化情景模拟式、红色传承体验式、结构化研讨式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开展经典诵读、读书分享、党性分析、学员论坛、演讲比赛等教学活动,增强教学培训实效性。构建课程开发“导”、教学准备“问”、教学实施“研”、教学管理“严”、结业考核“评”的“五环联动”教学规程,落实闭环管理,增强教学培训规范性。
三是多维度建强师资队伍。实施“名师工程”,每年组织骨干师资赴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全国知名干部学院、高校培训提能,选派优秀教师上挂省委党校(长征干部学院)跟岗学习,定期举办骨干师资培训班、红色讲解员大赛等,多渠道多维度培育名师名家、金牌讲解员。落实《青年教师结对跟师联系帮带制度》等培养机制,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确保领导干部上讲台占总课时比重20%以上;依托“泸州大讲堂”平台,推出干部先进事迹“现身说法”栏目,邀请泸州“担当作为好干部”等先进典型进党校、上讲台,推动形成干部教、教干部的良性循环。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严把教学质量关、政治纪律关,确保教师教学活动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二、聚焦服务中心大局,积极践行为党献策职责
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市委党校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科研咨政,立结项省部级课题12项,2件咨政建议获省委相关同志签批,22件咨政建议获市委市政府相关同志批示或采纳使用,会同市委组织部推动456条“金点子”交办32个部门落实。奋进新征程,市委党校将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支持教师走出党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扎实开展理论研究、对策研究、宣传阐释,推出更多满足泸州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质量成果,努力成为党委政府想得到、信得过、用得上的参谋助手。
一是写好理论研究“大文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征精神、四渡赤水为重点研究方向,聚焦党的二十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组织教研人员精准选题、深入研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优秀成果奖励、著作出版资助等制度体系,选优配强科研团队,落实分类分级跟踪服务机制,激励教研人员攻坚国省项目、集聚高质量成果。邀请省委党校专家培训指导,组配高水平研究团队,组织申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泸州实践研究》等课题,立项《红军长征在泸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课题。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机要局、市档案馆等单位,联合攻关《赤水河流域红色资源挖掘和品质提升研究》等6项省级以上重点课题。
二是做好科研咨政“真学问”。立足省委赋予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共建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发展定位,聚焦“四化同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一体两翼’齐飞”现代化泸州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开展前瞻性、应用性对策研究。建立“党校+”共研模式,联合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等知名党校,酒业园区、港口物流等行业部门,组建课题攻关小组,撰写报送高质量《送阅件》《咨政参考》。建立“学员+”参与模式,发挥学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资源优势,健全《用好学员资源高质量推进决策咨询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机制,大力实施学员“金点子”征集工程,引导学员积极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三是打好宣传阐释“主动仗”。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主线,组建中青年教师宣讲团,常态化开展“七进”宣讲、“守正创新担使命,勇毅前行谱新篇”二十大精神微党课宣讲等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坚持以回答时代之问开展研究阐释,依托《学习时报》《四川日报》《泸州日报》等媒体,撰写发布《融入与跨越:助推川渝合作发展的泸州动力》《泸宜协同打造四川最强支》等理论文章,着力讲好泸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时代价值、历史意义,以及省委赋予泸州的新定位与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战略的内在逻辑,为泸州现代化建设实践凝聚强大合力。
三、聚焦全面开放合作,扩大红色教育品牌影响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是红色学府应有的责任担当,而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引擎,推动城市发展,能让红色“花朵”越开越鲜艳。分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擦亮泸州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决策部署,始终秉持“品质为先、创新开放”办学理念,扎实推进一体化办学,代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顺利通过中组部办学质量现场评估,正式列入中组部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在央视《发现之旅》推出《四川泸州书写新时代地方党校(干部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15分钟专题报道,高规格承办全国党建研讨会。奋进新征程,分院将坚持优势优先、特色发展,深化红色教育,拓宽合作领域,持续提升红色教育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是提升红色教育“聚合力”。深化党校和分院横向协同,深入贯彻落实“双一流”实施方案、擦亮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20条措施,推动完成擦亮泸州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总体策划和专项规划设计,实现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充分发挥党校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学院独特文化资源优势,推进精品线路一体设计、立校之课一体打造、师资队伍一体培育、信息数据一体共享、培训班次一体组织、宣传推介一体开展,形成共建共享的发挥格局。深化市县两级纵向融合,按照“1+2”(“1”即市委党校分院本部、“2”即古蔺和叙永教学点)整体建设布局,强化“十二个统筹”,创新实施人员、班次、经费和保障“四个统一管理”,推动形成市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增强红色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构建红色教育“共同体”。坚持开放共享的办学理念,主动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化与贵州遵义、云南扎西、重庆红岩等周边省市干部学院合作,充分发挥川渝滇黔结合部红色教育联盟作用,完整开发“四渡赤水”红色资源,丰富拓展“四渡赤水川滇黔”跨区域联动教学线路。细化与江西赣州、陕西延安、福建三明等长征沿线干部学院红色教育联盟单位合作,着手开发长征沿线跨区域联动教学线路。强化与阿坝、甘孜、凉山、雅安等分院合作,高标准举办长征文化、长征精神高端主题论坛,编撰更多红军长征在四川重要史实、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发掘研究的相关教材。优化与永川、宜宾、内江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毗邻地区市级党校(干部学院)举行合作办学,在互派班次、合作研究、路线联建、信息共享和“师资库、课程库、基地库”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三是塑好红色教育“金招牌”。每年主动拜访单位30个以上,力争同10家以上中省部门、高校、央(国)企单位、军队系统签约或在分院挂牌干部培训实践基地;加强与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和干部学院,以及中办机要局、省军区等签订合作和挂牌培训实践基地单位合作交流,持续拓展教学培训承载量,扩大市外培训规模。高质量承办“四川长征精神主题论坛——四渡赤水·泸州论坛”等省级学术论坛,结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筹备举办“四渡赤水”相关学术论坛,扩大红色教育品牌影响力。结合个性化培训需求分类分层制定教学大纲,落实“一班一策”,推行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排课、点菜式讲解、互动式研讨,完善21套教学方案;持续巩固“攻心式”党性教育机制,推行“专题、实践、现场、访谈、体验、激情”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提升红色教育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泸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