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点

◇ 耿家鹏 王 凡

在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宏观指导与具体实践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工作布局的统一,充分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鲜明特点,对于新时代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宏观层面有基于理论创新的认识论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在实践层面又有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发展而来的具体实践路径和工作安排,以理论为“体”,实践为“用”,将二者辩证统一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同时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由中国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所以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还必须要和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这一结合过程就包含了“体”和“用”两个维度。在“体”的维度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用”的维度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于中国具体实际,根据中国实际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状况,发展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并且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和工作布局。这就是“体”指导“用”,同时“用”推动“体”发展的贯通结合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二、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明体达用”一词最早源自北宋胡瑗提出的教育主张。《宋元学案·安定学案》中记载胡瑗以“明体达用”一学教授诸生,并对“明体达用”作出解释为:“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历世不可变者,其体也;诗书、史传、子集,垂法后世者,其文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者,其用也。”这表明在中国古代“明体达用”一词是一种治国的政治思想,是指统治者要以儒家纲常名教作为万世不变的“体”,以儒家的诗书典籍为垂法后世的“文”,并将“文”和“体”在实践中运用,也就是“用”,这样便能泽被天下百姓,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诚然,“明体达用”中所具体包含的儒家纲常名教在中国古代具有封建性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但“明体达用”在抽象意义上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其强调要明确国家的“体”和“用”,并且要体用贯通以达到治国安民目的这一思想内核无疑是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两个结合”,其中尤其是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明体达用一词用于概括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点,就是“第二个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摒弃了“明体达用”的儒家纲常名教等糟粕的东西,汲取了其强调将体和用贯通结合的优秀思想内核,赋予了明体达用新时代的新内涵。

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体”和“用”的贯通结合,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用”这个实践维度上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鲜明特点就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用”贯彻落实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过程中。“用”的核心问题就是对象问题,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的对象是谁?需要掌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的是谁?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这就表明,“用”的核心问题就是要面向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同时又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发展,使党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在引导人民群众意识形态方面,党着力解决了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思想文化领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发展,使得人民群众中存在的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网络舆论乱象丛生的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其次,在引导人民群众价值观方面,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使得人民群众中存在的价值观不正确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变。最后,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需求方面,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总体来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鲜明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全党同志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鲜明特点以及体用贯通结合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2022级党的建设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