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从大渡河到夹金山看团结奋斗的雅安印记

◇ 裴泽庆

新征程上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标题和结束语中郑重使用“团结奋斗”四个大字,这充分表明了团结奋斗对于党和人民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形成了多元一体、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镌刻进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图谱,成为共产党人传承和弘扬的重要精神标识和文明滋养。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远征,也是一座中华民族团结抗敌、团结御侮、团结胜利的伟大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中阐述讴歌伟大长征精神时,提到了8次重要战斗战役和2次战胜自然奇迹,其中带有雅安印记的强渡大渡河和翻越夹金山,无疑成为充分展示伟大长征精神特别是红军将士团结奋斗的精神坐标和红色地标。回望从大渡河到夹金山一路走来的豪迈历史,我们能够从中深刻感受到党和红军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而凝聚形成的崇高革命气节、豪迈英雄气概和巨大精神力量,更能深刻感悟到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和“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蒋介石发现中央红军由会理地区北上后判断中央红军必在雅安附近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即给驻重庆行营参谋团主任贺国光下达手令,强调此时的主要战略:一是防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是防止中央红军西进西康,不必防红四方面军东向,而应防其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他狂妄断言红军过得了金沙江过不了大渡河,红军一定会做石达开第二。为此,蒋介石效法清代将领骆秉章对付石达开的战役部署,令薛岳指挥周浑元、吴奇伟等三个纵队,兼程追击红军;令川军第20军军长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总指挥,与刘文辉的川军第24军共同于大渡河沿线设防,以刘文辉部3个团把守泸定桥,1个团把守安顺场对岸一线河口,杨森部2个团把守下游30里处。蒋介石唯恐增兵不及,又令刘湘派第21军第2师第6旅赶赴汉源、富林加强防御,这样上到富林、下至泸定桥沿河陈兵数万,如铁桶一般,企图阻止红军渡河。

大渡河古称沫水,为岷江最大支流,横断山脉矗立两岸,河幅宽有300多米,水深30米,流速每秒4米,民间有“可让鹅毛沉底”之说。即使水性好的人也无法泅渡,由于水深流急不易架设浮桥,船横渡时要先牵引到上游2里许;放船后,由经验丰富的艄公掌舵、10余名船工篙橹齐施,以与急流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使船体沿着一条斜线驶到对岸。对岸渡口铺有石阶,倘若对不正石阶,碰到两侧石壁上,必致船毁人亡。安顺场渡口位于大渡河南岸,在这里,大渡河的流向从北至南转为由西向东。清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正是在此一再贻误战机,最终全军覆没。蒋介石精心策划“大渡河会战”蓝图,誓让“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重演历史的悲剧。

然而,蒋介石高兴得太早了。中央红军先遣队红1师红1团在通过大凉山彝区后,冒着大雨经过70多公里的急行军,于5月24日赶到安顺场,并歼灭守敌2个连,缴获渡船一只,控制了渡口。25日上午9时,刘伯承走出掩体、肖华吹响冲锋号,1营2连连长熊尚林带领突击队员跃上渡船,在炮火的掩护下箭一般地驶向对岸,在国民党军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大渡河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当时的《战士报》第186期于1935年6月2日以“用我们铁的红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勇敢精神,扫平一切当前敌人”为标题报道了红1团的事迹,并刊登了强渡大渡河的17勇士名字,他们是:二连连长熊尚林;二排排长罗会明;三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四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这17勇士,大多是共产党员。他们在生死面前选择了义无反顾、奋勇争先,发扬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志在必得的勇士精神、众志成城的团结奋斗精神。这17勇士隶属于1团1营2连,从此该连拥有享誉全军的英雄“大渡河连”光荣称号。事实上,这个连是在继承党的光荣传统中成长壮大的。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转兵永新时,从何挺颖治连做法中得到启示,于9月29日实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从此确立党指挥枪和组织建党的重要原则。2连诞生于秋收起义,是我军最早创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红军连队之一,在井冈山时期和苏区时期,曾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长汀战斗等重要战斗,经历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长征时被编为红一方面军1军团1师1团1营2连。解放战争时期,2连随团参加平津战役,1948年12月为完成攻占密云县城任务,在东城打开突破口后,与敌激烈巷战两天,全歼城内守敌,被授予“光荣尖刀连”称号。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全连有135人荣立战功,2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被广州军区授予“突击英雄连”荣誉称号。1993年3月,2连编入驻香港部队步兵旅,1997年7月1日正式进驻香港赤柱营区。守港25年来,连队始终做到政治思想坚定、军事素质过硬、纪律作风严明,连年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和先进党支部,受到香港市民广泛认可。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大渡河连”鲜红战旗承载着2连的光辉历史与功勋荣誉,高高飘扬在战旗方队中,向党和人民展示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光辉形象。

经17勇士强渡大渡河、22勇士飞夺泸定桥后,5月31日,中央纵队到达泸定县城后即在县城附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即泸定会议。会议作出两个重要决定:一是中央红军去川西北与四方面军会合向北走雪山一线,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大家没有异议,这是决定红军过雪山的由来。二是讨论要不要恢复白区地下党组织以及派谁出去执行任务,这就是陈云出川的由来。过雪山的先头部队,仍是飞夺泸定桥的王开湘红4团,他们作为前卫团于6月9日进入宝兴县城,入城后调查访问以了解山上情况和上山路线。老百姓说,这里没有人上去过,山太高、太冷,要上去不是累死、饿死,也得冻死,劝红军最好别上去。前卫团的战士豪迈地说:我们最先强渡了乌江,夺下了泸定桥,突破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难道让这座山挡住我们不成?他们表示:强帮弱、大帮小,走不动的扶着走,扶不动的抬着走,一定要让每一个战友安全地越过夹金山。6月12日出发前,召开了动员大会,硗碛的藏族青年莫日坚和汉族青年杨茂才为红军精神所感动,甘冒生命危险为红4团做向导。爬雪山最艰难的是红军年老体弱伤病人员,红军四老以徐特立最年长,年近花甲、头发斑白、牙齿脱落,但他仍和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等三老以顽强意志坚持着爬上了雪山。聂荣臻回忆说,像我们这些病号,为了不落伍,未等天亮就动身上路,他们用担架抬着我,一上坡我就想起左权同志也病了,就让担架去抬他,我拄一根棍慢慢地走过雪山。大家最关心党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同志过雪山。据《宝兴县志》记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是6月17日过雪山的,这天早晨毛泽东喝完辣椒汤,身穿夹衣夹裤,拄着木棍,向山顶攀登。他将马让给了伤病员骑,说多一个同志爬过雪山,就为革命多保存一份力量。走到半山遇到冰雹,他拉着战士的手,嘱咐大家低着头走,不要往上看,也不要往山下看,千万不要撒开手。快到山顶,毛泽东看到一位体弱的同志坐在雪地里,就要去背那位同志,警卫员吴吉清抢先背起那位同志,由毛泽东帮扶着上了山顶。周恩来也是徒步上山的。他有一副担架,但让给了受重伤的机要参谋。过了夹金山,周恩来又将马也让出去了。山上风很大,周恩来着了凉,下山后频频咳嗽,过草地时病倒了,杨立三将他抬出草地。朱德也是徒步过雪山的,上山之前,他还习惯地检查部队,他的马同样让给了伤病员。彭德怀率3军团过雪山前,在检查部队时发现军团教导队长孙毅没有干粮,马上将自己的干粮倒一半出来,孙毅不要,彭总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见面分一半嘛。后来,聂荣臻说,就整个来说,我们全靠万众一心、群策群力、互相帮助,发扬了阶级友爱,胜利地越过了夹金山。这种阶级友爱,其实就是红军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士兵团结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在夹金山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在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中留下永恒的历史定格。

我们党依靠团结奋斗创造辉煌历史,也一定能依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形成了关于党内团结、党群团结、民族团结、国际团结等一系列思想理论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其中,“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毫无疑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新征程上坚持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从大渡河到夹金山创造的人间奇迹和军事壮举,是遵义会议后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旗帜和根本指针。坚持团结奋斗就是要以自觉拥护“两个确立”为根本保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和坚强有力。

新征程上坚持团结奋斗,重要精神支撑是宏伟奋斗目标。为什么红军宁可历经千辛万苦和艰难险阻也要到达陕北呢?1962年“八一”建军节时,《解放军报》发表了叶剑英元帅题为《建军纪念日怀战烈》的感怀赋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诗中首句一个“事”字,点明了红军长征与北上抗日的关系,即红军长征不仅是进行战略转移求生存,而是有着更高远、更宏大的战略目标,这就是北上抗日救国,抗日是红军从开始长征就不曾改变的战略目标。从现在起,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目标就是方向,精神就是引领。团结奋斗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并肩战斗、共同奋斗形成的宝贵经验和鲜明品格。它不是抽象的,也不是静止的,而是体现在红军队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理想和豪迈追求上,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人格和精神风貌上,体现在红军战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革命气节上,体现在共产党人坚如钢铁、硬如磐石的坚定意志和奋进力量上。尽管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作为红军长征的历史印记已经过去80多年了,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红色标识,它就像思想的闪电不断射进心灵,犹如真理的光芒时刻启迪未来。它昭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团结奋斗始终是砥砺党和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柱。

新征程上坚持团结奋斗,深厚社会基础是党同人民血肉联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红军长征在雅安发生了许多动人故事:胡长保舍生救毛主席,席懋昭冒死护送陈云出川,藏族青年莫日坚和汉族青年杨茂才冒险当过雪山向导,宝兴人民竭力帮助红军筹备过雪山物资等,这些生动故事都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对红军的爱戴之情,反映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这是党同人民血浓于水、共度时艰的坚实基础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唯有如此,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不断激发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智慧,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团结带领人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赶考路,在新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本文为四川第二届长征精神主题论坛系列活动——“从大渡河到夹金山”理论研讨会主旨发言,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