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增产增收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为新时代我国粮食生产明确了重要方向和根本遵循。
多种粮、种好粮,须走好转型之路。目前,一家一户小农生产仍居主导地位,耕地碎片化严重,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影响粮食增产。要想多打粮,必须让“小田变大田”,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升粮食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经营水平。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更好发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规模经营主力军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把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多种粮、种好粮,要靠良田良种良技良机配套。农业强起来,科技是支撑。现代农业靠的不是拼体力,而是一个烧脑的技术活。土地耕耘不当、选种不当、田间管理不当、农时把握不准,都会影响产量和收益。建设高标准农田,实行标准化生产,是稳产高产优质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不同,则粮食品质、产量和价格差别甚大。我国通过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豆玉米轮作套种技术、密植栽培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有效促进粮食增产。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机器代人,减损增效明显。良田良种良技良机一个都不少,是粮食增产保安全的硬件。
多种粮、种好粮,离不开数字赋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趋势。数字化转型使畜禽养殖、田间管理、机械装备更加智能,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构筑现代化农业信息体系,搭建农业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现代农业大数据系统,能够将农业生产、管理、销售体系进行数字化融合,全面提升农业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处理能力,有效激发农业新活力,带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智能化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多种粮、种好粮,根本动力在于卖得好。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重在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助力种粮主体降本增效,真正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靠种地也能日子越过越红火。让农民从增产不增收的怪圈中跳出来,应从“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破题,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城乡融合,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增强粮食就地转化能力,从单纯卖原粮向卖产品、卖品牌升级,实现种得好、产得好、卖得好。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滨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