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

白 芳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首次开创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原因、原则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中国化”,还要“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也必然蕴含“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因为中国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马克思主义本身也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实践推进而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空间维度”;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时间维度”。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逻辑

2018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四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进行了系统概括和科学总结,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最为简洁、最为准确、最为直观的表述,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逻辑本身就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在于它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剩余价值两大学说;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有其固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社会发展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剩余价值学说弄清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真实关系,破解了“资本盛世反而导致劳动者贫困”和“经济繁荣反而引发经济危机的资本逻辑”之谜,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这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现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蕴含了马克思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坚定信念,并把这种信念浇筑到现实土壤,立足资本主义社会少数人占统治地位,压迫绝大多数无产阶级的现状,第一次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以毕生的使命探求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公开问世时,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恩格斯也指出:“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种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实际上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名词。因此,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起就是植根于人民,立足现实的人的需要,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并且把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作为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金钥匙”,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也一再强调他的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是马克思理解主体与外在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桥梁和纽带,人作为客观世界的主体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变革外部世界推动社会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改造自身能力,变革自己的社会关系。对此,关注实践、突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本质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以现实实践为基础,以改造世界为目的,它来自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实践第一,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造。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的既存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它认识到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这种发展根源于事物自身的内在矛盾。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这种批判性和革命性特征,使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空、超越现实、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面临马克思主义被教条化理解时,就旗帜鲜明地表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系列论述,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始终面向实践、回应时代呼声、解答实践难题的开放的、发展的理论,要在时代发展和实践进程中寻找自身理论的生长点。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践逻辑

“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所蕴含的真理力量,更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死的教条”,而是以真理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两个结合”来解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具有中国特点、指导中国实践的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了“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及“怎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系列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重新分析和确立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打破禁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解答了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三个什么样,三个怎样”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理论和实践提出的“三大课题”,系统谋划了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坚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使然,也是认识发展的辩证法。

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论证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回顾新中国的建设历程,每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每一次重大理论和实践成就,每一个创造中国奇迹的背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最厚重的底色。回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前所未有的劫难,各种思想轮番登场,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却又屡屡化为泡影,神州大地困顿无望时,一种新的世界观、一种新的治国方略悄然而至,马克思主义成为共产党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强大理论武器和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解释,给予苦苦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中国人以前进方向和必胜的信念,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顺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创举。历史和现实已经有力证明: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资阳市委党校)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