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对毛泽东“窑洞对”思想主张的继承和发展。对此,我们要从理论、历史、现实等三个维度进行领悟学习。
一、理论溯源:看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的精神实质
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深厚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信仰之源。“监督式民主”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和运用,但以“人民监督权力”为本质特征的监督民主理论则由马克思、恩格斯最先提出并加以阐释。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民民主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人民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监督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的人民监督思想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监督思想和监督民主理论中国化的丰富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民本思想。韩非子提出“君权民与”;董仲舒认为“天之立王,以为民也”;李世民提出“国以民为本”;黄宗羲强调“天下为主,君为客”等,形成了爱民、惜民、重民的思想主张,养民、富民、利民的经济主张,安民、信民、从民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古代智慧,为我们党锻造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历史探寻:看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的与时俱进
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经验积累,揭示了一个大党管党治党的内在规律和基本思路,体现了党自我进步的决心和动力,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要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教育引导人民选好、管好、用好政府,增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获得感;通过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不断强化法治保障,保证人民民主、人民监督在正常轨道运行。中共一大到四大,奠定了自我革命的最初制度模型,明确了党员必须具备党员意识和纪律意识,揭示了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自我革命精神。我们从五大党章中看到,党开始建立专门履行党内监督职能的监察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七大党章中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党的阶级属性,为党员规定了四项义务和权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深刻认识到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上的无比清醒和行动上的坚定自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监督权的行使依赖于规范的权力监督体系,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势必产生腐败。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后的党章,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和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作为党在全面执政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任务要求下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突出了党的领导地位和如何领导的问题,增加了群众路线的内容,强调了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问题,要求全体党员要积极同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为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新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内民主化水平更高。中国共产党重建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得到恢复和发展,监督机构和党内法规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内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自我革命力度进一步加强。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了新党章,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对民主集中制有了更为充分、具体的规定。这一时期,我们党在党的建设中强化党内法规地位和作用,加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力度,使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就加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行重大决策部署,有效推动党内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党通过监察体制改革,将人民监督纳入民主政治全过程,将自我革命融入治国理政各层级,实现了监督对象的全覆盖,确立了党和国家监督的法律效力,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把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和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融于一体,用“全周期管理”方式,开辟了党的建设发展新境界。
三、现实审视:看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的价值归旨
凝聚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验智慧的两个答案,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践行,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大梦想的助力,更是世界新型政党文明的典范和样本。
“两个答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至上的理念,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执政之基。人民监督作为毛泽东指明的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方向,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敦促全体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并以此防范和消解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打破“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定律,最终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自我革命倡导的最终价值依然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然蕴含深刻的民主思想,既是对人民监督的继承弘扬,又是对人民监督的补充完善和创新发展。
“两个答案”助力民族复兴伟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奋斗。“进京赶考去,绝不做李自成”是毛泽东主席阔别西柏坡时发出的感叹。为了提高和巩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政治地位,防止人民政权改变颜色,避免堕入政权更替的历史周期率,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走进新时代,我们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发挥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的作用,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清除损害党肌体健康的病毒,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证。
“两个答案”构建新型政党文明。放眼世界政党发展历程,其发展推动力,要么来源于政党组织外部的制约力量,要么来源于政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西方政党由于国体、政体的限制和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关注外部因素,逐渐忽略了政党自身存在的内部问题和弊端,进而导致政党与社会现实脱节,演化成为单一依靠外部力量推动政党治理和发展的模式。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总结,给出了依靠人民监督实现政党组织的外部约束、依靠自我革命实现政党组织自身的建设管理的中国答案。通过统御内外部力量并形成合力,构建起政党存续和发展的中国模式,超越了西方单一依靠外部监督的发展模式,解决了百年大党成功发展的新难题,创造了大党成功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模式。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5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现任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