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建设新时代智慧党校
中共眉山市委党校
眉山市委党校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做到智慧校园与土建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基本建成集智能化建筑、可视化校园、智慧实训室、业务应用系统等智慧空间和子系统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高标准规划智慧党校
紧扣“党校风范、眉山气质、适度超前、全省领先”建设定位,从调研、需求、设计、技术入手,前瞻性做好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立足深度调研,市委成立市委党校迁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迁建工作组,前往省委党校、广西百色干部学院、山东临沂市委党校等地调研,反复论证后确定“适度超前,注重效用”智慧校园建设定位。坚持需求导向,充分考量一市三区党校一体办学、专业实训、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综合性演出四大需求,优化业务功能和会议演艺功能。坚持统一设计,做到智慧校园施工设计与土建工程设计、基础网络与智慧化设备设施、智慧校园设计与智慧化运维三同步。突出技术先进,基础网络核心层利用以太网交换技术,汇聚层利用无源PON网络技术,实现核心层达万兆、接入层达千兆、千兆到桌面的全光网络。
二、精细化实施智慧党校
以保证安全、确保质量为前提,以智慧校园专项方案为蓝本,推动智慧校园精细化实施。争取专业支持,邀请市经信局等部门,组织多轮智慧校园设计方案专业评审。邀请市四大家、市歌舞剧院、市委新闻办、市应急管理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会议、演艺系统和媒体发布、应急管理、模拟法庭实训室建设提出专业意见。明确参建责任,通过明确党校业主责任,代建单位管理责任,施工单位智慧校园软硬件工程施工总体责任,设计单位智慧校园设计责任,智慧校园专职监理工程师常驻监理责任,过控人员全程监督责任,形成建设施工整体合力。强化施工监管,每周召开监理例会,听取监理、过控等意见。聘请舞台机械专家,对舞台设备参数、空间布局、音质音效等进行现场指导督促。
三、创新性运用智慧党校
以服务教学培训为中心,构建算力充沛的智慧校园基础设施,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和链接互通的教学资源,实现智慧管理和服务。创新业务系统群,依托应用场景挖掘培训、办公、后勤、考试等重点需求,建设干部调训、行政管理、电子巡更、市乡科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平台等智慧校园业务系统群。创新实训教学,全市首建应急管理、媒体沟通、模拟法庭和心理调适四大实训室,开发《桌面推演: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提升》等实训课程,统筹推进市区党校实训教学。创新运用智慧空间,运用多媒体终端及教学数据传感器、录播系统,提升课程效果;运用视频会议、发言扩声、文艺演出内通系统等,满足办会需求。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中共内江市委党校
内江市委党校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效能。
一、“一流标准”高规格推进项目规划
新校区以内江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红色之魂、书卷之气、典雅之风、自然之韵”为理念进行高起点规划。“智慧校园”建设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内江市加强市县级党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3次听取党校“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服务”的专题汇报。校委锚定“党校建设信息化标杆”目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完成“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达成“全校一张网、数据一平台、集成一总线、事务一站式、校园一卡通、全市党校系统一盘棋”的应用场景。
二、“四步联动”高起点启动项目立项
立足校园建设运营使用中的痛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切实做好“四个步骤”。一是扎实做好调研论证。前往兄弟市州党校、知名企业、省内大学考察学习信息化建设前沿经验,深入调研教职工需求,收集学员建议意见,对接智慧校园建设服务提供商了解具体方案。二是扎实做好顶层设计。委托专业咨询公司负责规划设计,邀请多方专家参与方案论证,编制形成《中共内江市委党校智慧党校信息化设计建议要点》。三是扎实做好立项评审。征集有关主管部门意见70余条并及时整改,由市大数据局牵头邀请省内专家开展项目立项评审,最终形成党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四是扎实做好项目推进。按照市委统一安排与国有企业签订建设协议,组建专班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半年完成全部设备安装调试。
三、“三个统一”高效率推进平台建管用
按照“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中心”的原则,搭建“一站式综合运维中心”,合理布局“五个平台”建设。一是整合“智慧校园数字平台”。坚持统一平台,整合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学员管理、基础物联等系统平台数据,实现数据融合治理和开放共享。二是开发“智慧校园业务平台”。坚持统一门户,建设“协同办公、科研系统、教务管理”等11个模块,开发移动端APP和微信公众号,推动“网上办、掌上办、无纸办”,实现校园事务一体协同。三是打造“智慧应用场景平台”。通过“一码通”实现学员报到、餐饮、住宿、图书借阅等场景运用,将整合“一卡通”功能实现“一卡通办”。通过定制开发的教学辅助系统实现教学录播、观摩、评估、反馈功能,大量管理和服务工作变得快捷、高效。四是升级“智慧教学支撑平台”。高标准打造“综合实训”“心理实训”等智慧教室,加强市县联动建设实训室,应用智慧屏幕助推教学方式升级。教务管理系统与电子班牌、教室集中管控、录播直播等设备联动,实现教学管理智能化升级。加强考试监测管理,积极推行全市新任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测试制度。五是搭建“智慧决策服务平台”。打造集大屏和驾驶舱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运维中心。以校园网为核心,GIS、大数据等平台为支撑实现共连共享、数据全融合的“智慧+场景”。以“安防、通行、能耗、设施、教务”为子板块的“可视、可管、可控”应用平台实现了一体化校园办公服务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智能化建议。截至目前,运维中心已接待各类参观2000余人次。
聚焦网络安全 打造平安智慧校园
◇ 中共南充市委党校
南充市委党校按照“科学规划、智慧安全”的原则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党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平安智慧校园。
一、把好基础建设关,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把好平安智慧校园设计关。在落实中省市相关文件基础上,统一信息安全建设要求,广泛深入调研智慧校园建设需求并形成清单。与智慧校园设计方、建设方积极沟通协调,推动智慧校园网络安全建设落地落实。二是把好平安智慧校园硬件关。促进基础网络和设备提档升级,实现5G双千兆网络全覆盖,实施内网外网物理隔离,落实网络产品国产化,达到国家三级等保要求。三是把好平安智慧校园应用关。通过“1+N”多层级平台实现教培、科研、咨政、办公等各类业务的全流程管理。整合市区(县)党校教研咨资源,构建教研咨共建共享平台。在建设市委党校网站主平台的基础上,嵌入统筹办学党校网站和独立办学党校接入端口,形成省市县纵向连通的一体化平台。
二、强化运维管理,落细安全责任
一是细化网络安全责任。成立网信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管理体系,开展网络安全责任考核,进一步细化网络安全责任。二是健全网络安全制度。制定了《南充市、区(县)党校一体办学“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办法》《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管理预案》等制度,保障智慧校园网络安全的规范管理。三是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做好信息系统定级备案,统一分配IP地址、账号和使用权限,分级做好数据管理。通过智慧管控平台,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建筑物安全指标等,提前发现潜在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三、实施赋能计划,提高安全意识
一是加强信息化人才引育。以县级党校分类建设为契机,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引育,形成了高、中、初职称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梯队。二是大力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和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加大对教职工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提升教职工网络安全意识。三是开设网络安全专题教学。顺应数字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将网络安全与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等相关课程,纳入主体班培训课程体系,提升领导干部网络安全意识和数字素养。
多措并举推动网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共遂宁市委党校
遂宁市委党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重点方向和突出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有力推动网信工作补短提质、对标跨越。
一、坚持高位推动,构建多元参与良好工作格局
一是高位推动强领导。坚持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纳入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常务副校(院)长部署推动,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各科室紧密配合、协同补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健全机制促规范。出台《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电子政务内网安全保密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建立信息内容审核及发布审批等机制,推动网信工作有制可依、有人可用。三是压实责任保落实。把网信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重要内容,并纳入科室和工作人员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同时与个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职称评聘挂钩。
二、坚持从严治校,守好网信工作重要前沿阵地
一是定期分析研判。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校(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形势;每年召开1次总结会议,总结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二是狠抓问题整改。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清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过时信息,并完成改版升级。强化校园电子显示屏管理使用,及时滚动播出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三是强化网信工作培训。充分利用校(院)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干部职工大会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各类培训班开设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等系列课程。
三、建好智慧校园,赋能党校工作信息化融合发展
新校区建设利用“云大物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1个统一管理平台、1个统一信息门户、10大应用系统平台、1全套信息化配套工程、4大保障体系”为架构,打造满足信创要求的新型智慧校园平台。一是教研咨管理数字化。设置课程安排、后勤评估、课程评估、考勤管理、教师评议、说课管理等25个功能模块,并附带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决策提供参考。扩充“增智”内容,添加知网数据库、学习资源库等模块,智力支撑作用凸显。二是行政后勤服务规范化。严格按照政治机关工作属性和标准流程,设置公文运转、请假销假、物质申购、定位考勤等功能模块,实现无纸化办公,网络上办事,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三是校园安全管理高效化。校(院)342个视频监控点位和120个巡更点位,重要点位纳入全市“天眼”管理范围,烟雾预警、火灾报警、燃气预警接入系统及时掌控,通过闸机系统,全面掌握校内车辆流量和人员相关信息,做好预判分析,保证校园整体安全。
突出三个坚持深化数字赋能 以信息化建设擦亮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
◇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
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大力实施智慧校园工程,深入推动数字化赋能主责主业,办学质量和效率有力提升。
一、坚持“三个导向”,打造务实管用的信息化平台
一是坚持共建导向聚合力。聚焦分院一体发展,结合整体建设布局,推出培训统筹协调系统,开通智能排课、线上派班等功能,加强本部与教学点之间沟通联系,推动场地、教师资源的有效统筹、合理配置。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求突破。聚焦反复培训、多头调训等难题,开发报名管理系统,共通培训三方数据,推出线上调训、人员变更、学员画像等功能,助力组织部门精准调训、参训单位组织培训、分院统筹培训,推动全市调训一体。三是坚持应用导向提效能。聚焦方便实用,推出微信应用小程序,为教职工、学员、班主任定制终端服务,集成作业批改、教学评价、巡课巡察、需求反馈等功能,推动师生交流互动零距离,学员诉求反馈零延迟。
二、坚持“三个赋能”,打造支撑有力的信息化生态
一是坚持数字化赋能教学培训。聚焦触及凝魂教学需求,运用区块链、虚拟场景等技术,建成融合新型沉浸式体验教学场景的四渡赤水教育馆,推出2门情景教学课程,开发“讲习堂”网络课堂,打造多门微党课灵活嵌套、智能交互的“故事荟”平台。二是坚持数字化赋能科研咨政。聚焦科研领域数据支撑少、重复研究多等问题,推动实施智慧科研云工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收集整理共享全市33个市情调研基地、历年科研咨政报告等资源,辅助教职工和学员开展调研、咨政。三是坚持数字化赋能管理服务。聚焦节能高效,运用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对能源设备进行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对学员住宿餐饮、进出消费实行一键注册、一卡通办;实时共享就餐数据,辅助精准采购、合理配餐;打通与市级政务系统连接通道,实现无纸化、掌上办公。
三、坚持“三个强化”,打造安全专业的信息化队伍
一是强化日常监管队伍建设。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制定涵盖硬件维护、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等4大类23项安全管理制度,每年开展攻防演练2次,巡检与抽检相结合。二是强化运维保障队伍建设。实行“自主+外包”网络产品运维模式,保留机要维护等重点环节,外包软件安装等常规工作。外包公司提供软件支持等5项支持服务。三是强化安全防护队伍建设。定期采购渗透测试服务,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风险排查、评估、修复等工作。每半年组织一次教职工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推动形成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