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动四川驶上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

刘 伟

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和标志,必须更好发挥信息化牵引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数字四川,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推动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今时代,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要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构筑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可以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四川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的先手棋。

近年来,四川省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速构建。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断增强。5G和光纤“双千兆”网络加速部署,千兆光纤用户数超200万户、位列全国第6,建成5G基站超7.8万个,排名西部第一。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全省认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2家,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行业节点12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近40个。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全省累计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数量居全国第3。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进入加速轨道。目前四川已形成以“芯屏存端软智网”为重点的数字核心产业。从2018年到2021年,四川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76.1亿元增长到4012.2亿元,占GDP的比重由4.8%增长为7.5%。四川数字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四川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政府、数字惠民服务、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数字政府效能不断增强,“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打造出“天府通办”四川政务服务品牌,“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渐成趋势。数字惠民服务能力提升,民生服务领域数字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

当前,四川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尤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比较突出。四川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体现为各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差异较大。四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及绵阳、宜宾、德阳、南充等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其中,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占全省比重为64.3%,省内其他市州占比较低。四川数字经济发展不充分,体现在与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份差距明显。近年来,四川数字经济规模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但与全国其他数字经济先行省市有着不小差距。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在2022年超过2万亿元,而在2021年,广东数字经济规模就达到了5.9万亿元,江苏超过5.1万亿元,山东、浙江均突破3.5万亿元,这些省份数字经济规模均远远高于四川数字经济规模。

其次,数字经济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薄弱。从四川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来看,创新能力不高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拦路虎。一方面,大多数数字技术的应用停留在模仿复制阶段,原始创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创新转化能力有待提升。少数大企业比如富士康(成都)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名单,但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和进度还比较落后。

此外,数字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一是数据权属界定尚不明晰。数据要素的权属界定十分复杂,界定的成本较高,这导致现实中数据权属不易界定,给数据挖掘、开发等市场行为带来诸多困难。二是数据要素市场存在安全风险。近年来,数据隐私泄露等公共安全事件频发,数据一旦发生泄露,以目前的技术,较难进行追溯。三是数据流通交易机制有待完善。当前,数据共享和数据市场建设大多处于分散状态,各个社会主体对于共享和开放自身数据资源的意愿并不强烈,数据要素价值未能有效激活。

另外,数字经济高端人才稀缺。目前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都比较缺乏,这一点在作为内陆省份的四川表现更加显著。四川对高层次人才尽管设立了诸多引进激励措施,但产业发展、研发投入、营商环境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是有限。同时,由于数字经济专业性较强、技术更新迭代,使得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本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水平的要求较高,由此导致我省数字人才明显供应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这为我省推进数字四川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建设数字四川是新时代我省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的总集成,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

要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在落实国家战略上,四川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契机,统筹推进各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建立各类产业集群跨区域、跨平台协同新机制。在区域布局上,四川要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形成数字经济竞合有序格局。成都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研发和数字经济应用;绵阳、宜宾、德阳、遂宁等地集中发展与数字经济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攀西经济区和三州地区重点依托能源基础,发展数字经济存储基地、处理基地等。

要突出数字经济发展主线。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芯屏存端软智网”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数字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二是积极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四川的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制造“灯塔工厂”。三是促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大力推进数字化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要突破数字经济发展技术瓶颈制约。一是加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尤其要注重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关细分领域着力,补齐行业短板,形成行业突破。二是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产学研金服”跨组织管理协作,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数字技术服务企业联合创新。三是推进数字技术成果转化。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为导向,加快创新技术产业化。

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四川应借助算力优势,努力打造出一个相对统一的数据要素流通市场。一是加快推进数据确权的探索和规则制定。在法律层面上,研究制定数据确权的基本框架。在技术手段上,以可验证计算、同态加密等技术实现数据产权界定。二是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数据信任支撑体系。区块链技术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诚信环境,四川应大力推广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构建数据信任支撑体系。三是建立数据交易市场化机制。四川的数据交易,还停留在小规模、偶尔交易的阶段,究其原因,与缺乏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和数据清洗服务密切相关。基于此,四川要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体系,有效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果。

要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发展数字经济必须集聚大量数字化人才。在人才培育机制上,高校要积极探索设立数字经济方面专业,扩大这些专业招生规模,同时鼓励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联合培养人才。在人才引进机制上,要做好规划、预算编制,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四川要继续研究高能级人才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经费支持、工作岗位保障、住房、户籍等优厚待遇,吸引并留住人才。

(作者系四川省直机关党校科社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