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长征学刊》创刊号与您见面了
《长征学刊》创刊了!2023年1月,《长征学刊》第1期与大家正式见面了。本刊为学界搭建了一个宽广的学术平台,长征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将借助这个平台就长征历史、长征精神、长征文化、长征资源利用与开发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进而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和长征精神的弘扬。
《长征学刊》创刊号得到国内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热情撰文赐稿。创刊号共刊发文章10篇,其中7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篇为省级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呈现较高的基金论文比。创刊号作者8位拥有正高职称,2位拥有副高职称,具有老中青结合及省内省外相结合的特点,他们的文章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学术水准。
摘其要点简介之,以飨各方关注已久的读者朋友。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韩洪泉撰文《踏平坎坷成大道——中国共产党应对风险挑战的逻辑、经验与启示》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余年奋斗历程,迈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危境中诞生、在困境中奋起、在绝境中突围、在逆境中前行,带领中国人民一次次攻坚克难、闯关涉险,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压力中蓄动力,在逆境中辟新境,在变局中创新局,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百年征程,创造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对党领导全国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政协理论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分基地主任王洪树和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傅莉容、宋加旭共同撰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视野,把握长征精神形成的历史全貌,赓续党的历届中央领导人关于长征精神的论述,回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问题,形成了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核心要义、鲜明特点和时代价值,对于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长征演绎、回首来路总结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眺望前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原常务副校(院)长、教授李锡炎撰文《论长征中的战略决策力》指出:长征中的战略决策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坚持真理,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实现伟大战略转移,决定长征全局的关键领导力。长征中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决策环境十分险恶危急条件下所作出的历史抉择,从决策目标、决策胆略、决策思维、决策方式、决策执行上精心锻造战略决策力,在危机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色,对于当今的领导者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运用战略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掌握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从战略谋划上解决领导工作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启示和实践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民卿撰文《长征在毛泽东思想发展进程中的特殊重要性》指出:长征是一次形式特殊的国情调研过程、思想斗争过程、思想宣传过程,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运用、普及宣传和深化发展。长征中,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独立自主和成熟,为毛泽东的思想创造奠定了组织基础,创造了发展条件;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得到确认,其理论创新主体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性意义在复杂的斗争实践中得到直接检验,并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和不同程度上得到丰富发展,被实践证明是普遍适用于中国、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思想,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得到巩固,发展空间得以拓展。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政党研究所所长丁俊萍和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赵翀共同撰文《长征中的党性教育》指出: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从战略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不仅从阶级立场、纪律、理论和革命英雄主义等几个方面入手培育出一支钢铁般的干部队伍,还创造了带有鲜明战时特点的党性教育经验,对当前乃至今后党性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张国新撰文《红军长征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所经受的磨炼及作出的贡献》指出:红军长征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所经受的磨炼多,战胜的困难多,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巨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开启了正确开展党内路线斗争的又一新起点;二是促进了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及实践的创新;三是感召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大力支援红军;四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干部;五是磨炼出了大批党和红军的各级干部;六是对后来四川的抗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裴恒涛撰文《百年党史视野下重走长征路及其价值意蕴》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视野中,长征具有其独特的地位。由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无穷魅力,不同国籍、不同行业的人以各种方式重走长征路。重走长征路意义深远,深化了对长征历史的认识,传承了伟大长征精神,增强了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永恒精神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思路方法启迪。
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博士阳勇撰文《长征中<红星>报与民族工作之历史考察》指出:作为长征中党中央事实上的机关报,《红星》报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长征中《红星》报及时传达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争取夷民的工作”,推动改正民族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突出强调加强民族工作以创造川陕甘苏区,严厉批评侵犯少数民族利益的行为,正确指导、大力推进了长征中中央红军民族工作的开展,为中央红军最终取得伟大长征的光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深入考察长征中我们党如何有效推进民族工作的开展,对于今后进一步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无疑大有裨益。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二级教授李喆撰文《试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指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题中之义。应深入挖掘宁夏的红军长征资源基本史实,科学设置基于合理空间布局的培训课程,认真讲好宁夏的红军长征故事,着力打造宁夏红军长征资源基地,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储积丰厚素材、注入丰富内容、聚合红色基因、夯实基础条件,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框架和实践运作进路的科学体系,促成长征红色教育纵深推进、长征红色文化深入人心、长征红色基因代代相承。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唐山行政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王新城撰文《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逻辑》指出:作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建党实践与伟大建党精神紧密相连。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与传播是其理论逻辑,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传播发挥了“立其基,导其先河”的作用;李大钊的建党探索与实践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围绕“为何建党”“建何种党”“如何建设党”等问题,李大钊最大限度地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开创性贡献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为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卓越功绩。
《长征学刊》定位为理论学术刊物,常设栏目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征历史与长征文化、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基因库建设、中共党史及新中国史、思想政治教育及干部教育。竭诚欢迎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吝赐稿。投稿地址为:http://zscd.cbpt.cnki.net
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长征学刊》办成一本让党和人民放心、读者和作者满意的刊物。
(《长征学刊》编辑部 孙开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