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困难时期要高度重视两条警戒线
第一条线是老人。现在中国老年人口众多,社保、医保、养老等多种问题交织,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好。涉及老人的问题非常敏感,即使暂时解决不了,最好不要让其发展成为问题。第二条线是公务员。公务员事关政府行政、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可以说,公务员体系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最后一条线。如果公务员队伍崩溃了,社会也就崩溃了。
老年人问题之所以敏感,与中国的老龄化有关。中国正面临一轮海啸般的老龄化浪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数据,202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约2.64亿人),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为13.5%(约1.9亿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2.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9%。到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2亿左右,占比将超过30%。国家卫健委官员曾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中国的老龄化不仅规模大,而且速度快。中国从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用了21年的时间即步入深度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4%)。经历同样的过程,法国用了126年,英国用了46年,德国用了40年。在中国的老龄化过程中,高龄化空巢老人比重在迅速增加。此外,中国的老龄化属于“未富先老”,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应对老龄化的财力和保障制度不足,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滞后,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尚未形成。
在中国,老龄化问题往往与生病紧密相联。有关统计称,中国老人平均有8年的带病生存期。带病生存不仅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显著增加家庭的赡养成本,增加家庭和社会的医疗支出。养老问题与治病问题相互纠缠,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难度。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危机最严重的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难度极大,更不用说去较好地解决它们。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各种老龄化危机,要以“底线思维”来应对,即使暂时解决不好,也不能让老龄化危机去引爆其他问题。
谈到公务员这条线,同样不能忽视。中国是大政府国家,有14亿多人口,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都很大。在中国的国情下实行公共管理,是一个无比复杂的超级系统工程。虽然有很多人对政府服务和管理有颇多抱怨,但客观来看,中国的公务员体系对于维持中国社会这个超级复杂的巨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公务员队伍面临的工作环境出现了明显恶化。比如,近几年随着财政状况恶化,国内不断强调“过紧日子”。这种“过紧日子”的压力,很多是由公务员体系来承担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公务员减薪。除了降薪,还有部分地方政府把当地发展的融资压力,也加诸在地方公务员身上。基层公务员队伍如果被压垮了,将会造成很大的社会治理风险。
老年人与公务员这两条线,可以视为当前国内的两条警戒线。需要警惕的是,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地区无视这两条线的敏感性,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动作和做法。如果这两条敏感的底线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警惕。
(第一智库网 2023年2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