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聚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李 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我国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文化自信自强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融通结合、双向赋能,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在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文化自强迈进的过程。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与根本路径,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精神品质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导范式。当前,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战略共识,并且具备良好的文化实践基础,但也面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文化建设仍有短板等严峻挑战。因此,应从文化内容、文化功能、文化绩效、文化创新等维度协同发力,系统探索文化自信自强的推进路径。

(《学海》2023年第1期)

战旭英 蔡 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支撑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人民论坛 2023年第1期)

 

郭艳:数字化赋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开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鼓励各类文化机构和广大网民依托网络平台依法进行文化创作表达,将进一步激发全民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到2035年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必须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文化数字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数字化为了人民,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发挥人民在文化数字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三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尤其要增加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创新驱动。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开辟文化数字化发展新赛道,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内容、业态、模式和场景创新。

着力培根铸魂。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一是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之中。二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应坚持开放和共享的原则,公共文化资源数据要依法向公众开放。三是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对进入传播或消费渠道的数字文化内容进行有效管控。四是提升数字文化内涵。运用数字技术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符号、元素和标识,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使文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3年2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