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重视社会资本作用发挥

宋 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 3 月 16 日出版的第 6 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社会资本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力量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运营主体,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要加强政策供给,依法满足资本需求,引导社会资本大量高效参与。进一步加大政策统筹供给力度,形成多维度治理合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管护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弹性审查机制,多样化政府补贴形式。进一步提升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部门关系,明确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形成分工明确、配合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资金供给效能,降低社会资本风险。整合地方政府涉农资金,充分发挥有限政府资金的撬动能力。探索构建保险业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分散农户和社会资本的责任风险。健全奖惩约束机制,完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市场主体培育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提升基层部门和干部参与建设积极性。筑牢资质供给基底,降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正确引导农户观念,加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民主体地位。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软要求”,放宽社会资本参与硬性条件。构建主管部门、村“两委”、农民群众、环保志愿者、社会媒体等广泛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式监管体系。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要加强要素保障,增强社会资本信心耐心,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成功率和获得感加强多元投入体系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撬动社会资本,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综合考虑地方财力、村民意愿等因素,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拓展政府性基金和专项债券融资渠道。加强乡镇人才队伍保障。加快推进乡村干部选举、任用、管理等方面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党支部干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提高村级干部在职和卸任后待遇。借鉴江浙地区做法,对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干得好的优秀村级干部,进一步提高比例纳入镇一级公务员编制,在退休后即可享受公务员退休待遇。加强建设的社会化监管。优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点位的评选机制和建设标准。合理设置质量标准。建立“责任连带”机制,形成村委会监督村民和社会资本,村民与社会资本相互监督的模式。建立“督查整改”机制,建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项督查工作组。加强乡村环保氛围营造。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村规民约,探索实施“绿色积分”、“绿币”信用贷款等激励机制,强化农民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

要延长利益链条,构建可持续治理周期,实现社会资本从“能留”到“想留”。优化项目制方式,确保项目的建管护长效。要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果,实行一定程度的奖补制度,强化上下级业务对接。做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沟通对接工作,避免越权办公、责任推诿。完善整治的 PPP 项目回报机制,保障社会资本长期收益。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同步考虑运营主体、管护主体、运营管护经费、盈利机制等。允许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建设项目,确保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意愿长久持续。制定项目开发过程中非政府主体可以享受的项目补贴,明确项目建成后的营运过程收益分配方式。科学制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规划,延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时效。结合农村地区优势产业资源,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和优势产业资源结合起来,挖掘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潜力,激活多元主体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生造血动力,筑牢美好人居环境基础。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废弃物处理体系,促进市场主体的竞争和制约。对市场主体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精准把握市场主体运行状况,督促加快提升技术能力水平,对套取政府补贴资金的企业从严惩处。

 

(作者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党校)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