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资中县委党校用“新”写好发展文章

资中县委党校原校址,坐落在县城里有着400多年历史底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华宫,随着时代的发展,场地小、功能单一、配套设备落后的校园已经远不能满足办学需求,严重掣肘着党校发展的步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资中县委党校谋求新作为,用“新”写好发展文章。

选址园区 合理布局

作为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和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为充分发挥县级党校理论传播的“喉舌”和干部培养的熔炉作用,在统筹考虑党校未来长期发展所需的场地、功能、教学及文物保护等因素后,资中县将县委党校从县城内,整体搬迁至位于银山镇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乘着县级党校分类改革的春风,资中县委党校围绕高质量办学核心目标,以新校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党校布局优化、基础改善、规范达标。据了解,新校区占地总面积64亩,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包括多功能报告厅、综合教学办公楼、宿舍楼、校院合作中心、实训楼等功能板块,能同时满足300名学员封闭式教学培训,图书馆内已购置时政热点、党史理论研究、社会科学、历史哲学类等图书1.2万余册。

值得一提的是,充满着“资中血橙”设计元素的校院合作中心,设置了用于学员和对外交流参观的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厅、现代农产品展示厅、学员研讨交流室、师生科研成果展示区、校院(大院大所)专家合作工作站、多媒体教室和教职工休息室、职工阅览室等,有助于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联通、内部教学与外部交流相畅通、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相融通,把党校办到产业链上、办到田间地头。

整合资源 合作办学

本着“整合资源、用活资金、立足产业、办出特色”的建校思路,结合农产品主产区的特点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资源基础,选址于此的新校区融入产业、旅游、科技等元素,与园区共享35公里的骑行步道、1.6万亩的血橙公园、200亩平安寨综合体等资源;与资中县乡村振兴学院、内江农科院科研基地、匡廷云院士工作站等大院大所紧密合作。通过联建基地、共享资源、携手发展的方式,新校区把乡村振兴学院融入党校建设,依托县域特色、网络资源、同盟院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党校+学院+产业”学员培训模式,将党校办到科技园区里、办到产业链、办到田间地头,建成融党性、融产业、融生态、融科技于一体的“红色、科技、绿色”新型特色党校,培养既有党性又懂科技更懂产业的党员干部;专题开设“农业技术推广、电商运营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等课程,培养资中特色学科领军人才4名。新校区自今年6月建成投用后,已开展主体班、重点班培训 14 期,合计培训干部1100余人;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2期,培训学院110人。资中党校“党校+乡村振兴学院”的“1+1”建设模式,被省委组织部《党课》杂志刊载推广。

 

(资中县委党校)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