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三线精神 传承三线精神 省委党校第30期中青班学员赴攀枝花开展异地教学
本报讯 近日,省委党校第30期中青班学员分批前往攀枝花开展异地教学。培训期间,学员们踏寻三线建设者足迹,身临其境重温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在三线建设中的经历和故事,深刻感悟了三线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三线精神洗礼,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预期目的。
一次初心与使命的追寻。通过《历史上的大三线建设——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课堂讲授和前往西区“初心园”观摩学习,学员们重温三线建设的光辉历史和峥嵘岁月,感悟先辈们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深刻理解“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大家感叹三线建设的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高、历时之长,一致认为三线建设对于加强国防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纷纷表示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要从三线精神中汲取不竭动力,始终保持为国为民的忧患之心、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责无旁贷接过这一棒、跑好这一程。
一次思路与出路的求索。西部落后省份如何走出一条跨越赶超之路,经济大省如何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型蜕变,如何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学员们边听边思边讨论,细数三线建设积累的厚实家底,盘点国之重器和重大核心技术创新,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亚于新一轮三线建设,“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对比分析山东、江苏等经济强省近年来发展历程和趋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增强系统观念、坚持先立后破、保持战略定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瞻布局产业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推动新旧动能平稳高效转换。
一次专业与敬业的淬炼。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学员们被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老旧照片、一幕幕场景再现深深打动。在成昆铁路修建示意图前,大家久久驻足、凝视深思。成昆铁路选定的西线,是苏联专家认定的“修筑铁路的禁区”,铁道部第二工程局、铁道兵第四师第五师30万军民联合施工,全线设计7处螺旋形、圆形、灯泡形盘山展线,建桥梁991座,开凿隧道427座,桥隧总长度占到整条线路长度的41.6%,创造了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工程神话。大家对多次出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的标语印象深刻。经过建设者们的精确测算和巧妙设计,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不到1公里的弄弄坪,建成了吨钢占地面积最小的象牙微雕钢城。大家表示,先辈们精益求精、止于致善的高标准严要求历久弥新,我们要努力培养专业能力、增强敬业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用工作实绩诠释忠诚担当。
一次心灵与身体的触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三个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学员们念着当年的顺口溜,顶着36℃的高温酷热,亲身体验干打垒、挑水、推独轮车、生火做饭等,汗水打湿衣背、浑身溅满泥浆、手上磨出水泡,切实加深了对三线建设者所处艰苦环境的认识,由衷钦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精神境界。听到女兵为了加快放线速度用身体从山顶向下滚线圈、铁道兵战士徐文科为了保护战友安全举石自杀、班长熊汉俊因疲劳过度永远跟7号桥墩铸在一起等故事时,大家不禁动容流泪,纷纷表示要把一阵子的感动转化为一辈子的行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拼、闯、创”精神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学员们谈到,通过追忆三线建设的发展历程,缅怀历代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重温三线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进一步淬炼了党性修养、汲取了精神养分、开阔了眼界视野,感触颇多、获益匪浅。学员们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将大力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接续耕耘三线事业的宏远目标及愿景,立足本职工作,强化使命担当,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扎实苦干、创新竞进、奋勇争先,大力推动“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落地落实,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杨奎 龙泳澜 杨轶)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4月13日下午,省委党校第6期市厅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学员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探寻百年大党“初心之路”。展览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2500余幅图片和4500多件(套)文物实物,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浓墨重彩地反映了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学员们认真驻足观看、仔细聆听讲解、热烈交流讨论,重温那段筚路蓝缕、顽强奋斗的难忘岁月,深切感悟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文:曾涛 图:朱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