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杨 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创新是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充分认识我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遇挑战,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地见效。

一、深刻认识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正处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科技成果转化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可见,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战略意义上讲,科技成果转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重大具体举措,是我们把握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加快迈向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抓手。从实践意义上讲,科技成果转化是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活力的关键,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和手段。

二、正确认识我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遇和挑战

科技创新历来是四川的宝贵基因,也是闪亮名片。四川拥有中央在川科研院所56家、国家“双一流”高校8所,已建成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195个。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更是迎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大战略机遇,投入18亿元财政资金,实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5个专项领域、15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带动企业投入200亿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品702个,累计带动上下游实现产值1.2万亿元以上。

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然面临 “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转不好” 等挑战。以成都市某区为例,全区有四川大学等6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13家科研单位,科研资源富集,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尤其是就地转化率仅为11%。总体来看,目前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成果转化信息渠道不畅通,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不匹配,技术供需双方难以及时对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技术瓶颈,高校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科技成果却无人问津。二是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协同创新平台不够健全。政府、企业、学校、研发、市场需求、金融六个方面定位不准确、职责模糊,难以形成合力进行有效协同。三是缺少复合型的专业服务机构、中试机构。缺乏具备技术服务、投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财税服务、评估服务等复合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和中试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面服务、满足企业成果产业化需要。

三、多措并举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面对机遇,迎接挑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针对问题瓶颈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实际行动破解转化难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我省落地落实。

一是加快完善成果转化顶层设计。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从省级层面进行系统谋划,完善政策、资金支持体系,形成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格局。

二是着力畅通成果转化信息渠道。省、市、区县三级政府可采取定期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推进实体企业与投资资本在高校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以中试基地为载体构建联合创新体等方式,为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企业、金融机构搭建深度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构建起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和产业化。

三是切实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技术经纪人培养体系,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教育,培养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准入门槛,培育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中青一班学员,现任成都市双流区委常委、统战部长)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