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坚持人民至上 赓续长征精神

◇ 荣 瑶 黎 藜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为了民众的伟大远征。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征途中不断带领人民造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宣传了党的正确理论,播撒了革命火种,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在黑暗面前永远坚持对光明的抉择,植根人民,为了人民。这在伟大长征精神中所表现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救国救民,不惜牺牲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与坚持人民至上一脉相承。

长征精神中本身内含着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意蕴,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支撑。坚持人民至上则在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基础上深化与发展,是对长征精神中“人民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思想的提炼与丰富。

纵观二十大报告全文,“人民”一词贯穿始终,体现在国家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首要内容,既重视了人民主体地位,更是凸显了坚持这一根本立场的坚决性。将人民放在中心位置,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不是像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不成熟的理论,而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我国具体实际得出的科学真理,在红军长征途中得到进一步践行,在长征精神中得到进一步彰显,这为我们在新时代赓续长征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继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为早日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只有牢记守住人民才能守住江山,才能既警惕西方中心主义不断对我国各领域进行的降维打击,又能稳住民心使全国各族人民站在一起抵御各种冲击。但是,光立场鲜明喊口号还不足以让我们成功走出这场变局,唯有躬行人民至上才能检验真理,直面危机。2020 年席卷全球的一场疫情使东方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西方试图用“躺平”式抗疫走出危机,结果却躺出了疫情失控与社会失序。而我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人民至上,强调“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了人口大国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成功战胜了疫情。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与以资本为中心的两种根本不同立场带来的社会治理的不同结果。随着疫情放开以后,我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置人民利益于无物的“牛鬼蛇神”,一些企业在疫情防控战中为了谋私利而违法乱纪,涌现了许多医药造假公司,无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这与当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愿景背道而驰。由此可见我国人民至上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理论深入群众还不够扎实,迫切需要运用好坚持好人民至上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实践。

坚持人民至上是对伟大长征精神中所蕴含群众观点的赓续与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传承与弘扬。挖掘长征精神中人民主体思想,回顾长征路途中广泛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实践,能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今天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提供动力源泉,为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提供方向指引。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持人民至上,首先要站稳人民立场。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军队,本质上决定了他们不是为少数人或狭隘集团谋利益的,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在每一场战役中,红军都冲锋在前保护人民利益不受侵犯。在会宁休整期间,红军宁愿自己苦一点,也要拿出拮据的粮款救济穷人。在新时代的今天,无论世界格局如何风云变幻,这种舍己为人的风范一直被延续下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依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定把人民利益高举过头顶,保证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其次要把握人民愿望。红军长征之初,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长期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苦不堪言。绝大部分土地被地主占有,农民没有多余的生产资料可以利用。中国农民梦寐以求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了解群众所需,在根据地帮助人民建立、巩固革命政权,带领人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取消税捐,同时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要不断造福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我们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再次要尊重人民创造。长驱二万五千里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长征途经之地并非都是民智开放的区域,有些地区百姓思想守旧保守,红军战士就通过写标语、贴字画、演话剧等方式帮助民众突破陈旧观念,一路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党的正确主张,如中央红军在遵义时,短短 10 天之内,参加红军人数扩大至4000 余人,红军力量得到有效补充。人民群众还群策群力通过各种方法积极救护和掩护红军伤病员,保存革命力量,如河南老人吴修珍救治红军伤病员 40 余人。坚持人民至上,在新时代就要继续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激发人民创造热情。最后要集中人民智慧。长征最终能够到达甘肃会宁会师,赢得胜利,无不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人民智慧的大力创造。面对敌人的围剿,人民群众积极为红军带路,搜集各种情报,帮助红军顺利前行。刘伯承和小叶丹的歃血为盟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伟大成果,为后来北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展现了民族政策在执行上的方法论智慧。红军转战贵州期间,人民群众集中智慧用箩筐装石头来减缓河流速度帮助红军渡河,甚至为了克服天然障碍,自发将自己家的床板、门板、棺材板拿出来为红军架桥渡江。在奋进新征程的今天,我们不可否认前路依然荆棘丛生,有“娄山关”和“大渡河”这样的困难需要征服与跨越,因此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相互贯通,集中智慧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在新征程上将坚持人民至上一以贯之,形成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为一路披荆斩棘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 2021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委党校《四川党校报》编辑)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