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客体的规定性看党的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自我革命的内涵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客体的规定性来看,党必须顺应时代需要而勇于自我革命;从主体的规定性来看,党必须提升自我能力而勇于自我革命;从主客体统一的规定性来看,党必须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一、客体的规定性决定党必须顺应时代需要而勇于自我革命
客体是存在于主体之外,作为主体活动的一切对象的东西,其规定性是由事物的矛盾决定的,构成了主体活动的内容和方向。
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党的自我革命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时代的变化发展实质上就是矛盾的运动和展开过程,也是问题的生成和展开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各国政党都面临着“如何保持政党的长治久安”“如何继续保障党执政的民本之基”的时代之问。从国内范围来看,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新时代党面临的内外环境倒逼我们党要加快自我革命的脚步,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中国之问。党的自我革命是基于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党的自我革命是因地制宜的必然要求。不同历史时期党自我革命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我革命的方向是增强纪律性和党内监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我革命的方向是开展整风运动和自我净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自我革命的方向是完善廉政建设和权力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自我革命的方向是全面和严管相结合。总结党长期以来奋斗的历史经验,党自我革命的方向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从“人民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到“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从聚焦党的思想建设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
二、主体的规定性决定党必须提升自我能力而勇于自我革命
主体就是指从事一切对象性活动的人,是与客体相对应的范畴。相较于客体,主体是主导的、主动的方面,具有自主性、主观性、自为性的基本规定性。
辩证否定观明确了自我革命的主体方向性。辩证否定观强调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党的自我革命是一个自我批判、自我扬弃、自我革新的过程,是党自身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也是党解决自身内部矛盾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将革命引入党的建设,把革命的方向由外界转向自身,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革主体的命,走出“革别人命易,革自己命难”的泥潭。从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来看, 党的自我革命不等于全盘否定,不是自我矛盾的“悖论性”发展,而是一个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守正创新的“扬弃”过程。自我革命既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汲取党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品质,又要敢于切割损害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勇于同一切破坏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行为作斗争。
唯物辩证法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党的自我革命从根本上说也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统一。党的自我革命既是在批判一切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认识中不断完善的理论成果,也是在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最优答案。唯物辩证法要求党的自我革命要摒弃“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运用辩证的智慧系统考量党的自我革命。一方面,党的自我革命覆盖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涉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另一方面,党的自我革命面向全体党员,“把党员管住管好,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
三、主客体统一的规定性决定党必须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主客体统一的规定性是在对立基础上发生的主客体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关系,决定了党必须正确处理“两个革命”之间的关系,既满足人民主体的利益又促进社会客体向前发展。
党的自我革命是为了实现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的统一。自我革命,即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体现的是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社会革命,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体现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认真地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只有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才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首先,党的社会革命是党自我革命的实践向度,为探索解决党自身问题的答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共产党人“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以崭新的姿态开展社会革命。最后,要正确把握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做到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群众史观规定了党进行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共同价值归宿。群众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代表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以人民群众为价值归宿,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一方面,服务人民是党进行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目标。“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人民,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另一方面,人民拥护是党进行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底气。党之所以能够敢于“刀刃向内”,最根本的底气就在于党是人民群众拥护的党,人民群众是党最坚强的后盾。“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国共产党想要做好掌舵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四川省委党校2022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