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念好挎包“五得”真经 基层宣讲入脑入心

◇ 王开仓 廖晓峰

近年来,万源市结合革命老区和秦巴山区实际,成立“新时代巴山挎包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广泛开展基层理论挎包宣讲。挎包宣讲队聚焦党的政策理论知识,念好“讲得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传得远”五得真经,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基层理论宣讲路径,让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了理论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

聚焦“讲得来”建队伍。成立万源“新时代巴山挎包宣讲队”,从全市乡村干部、基层教师、社会贤达、致富能手和回乡青年中挑选一批宣讲队员,特别是那些表达能力强、有一定基础、又热心宣传的“土专家”“田秀才”“新乡贤”成为宣讲骨干。经过不断地发展壮大,全市现有挎包宣讲队员1056名,每个村有2—3名。全市统一为宣讲队制作挎包,里面装上党章、宣讲提纲、民情日记等“新三件”,让他们及时熟悉宣讲主题,动态掌握宣讲内容,切实化解“讲什么”的难题。通过举办挎包宣讲员专题培训、网络培训,择机邀请宣讲队员轮流列席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党的重大会议专题宣传会,或组织下基层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宣讲队员掌握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重大会议精神,提升宣讲队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再次解决“怎么讲”的问题,从而达到挎包宣讲队员个个开口能讲。

围绕“听得懂”讲内容。基层理论宣讲的受众主体是广大的社员群众,越深入一线,越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增强基层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群众有群众的生活,高大上的理论指导、教条式的照本宣科,必然导致群众不愿听、不想听、听不懂。宣讲的内容接不接地气,老百姓爱不爱听,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高不高,万源市委宣传部量身制作《万源市基层宣讲活动记录表》发放给宣讲员,建立电子数据库,实行动态考评。对挎包宣讲队员提出基层宣讲要求,在宣讲中要“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用群众语言将政策理论知识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尽量减少讲空话套话,注重与群众面对面倾心交谈,特别是在交流环节用“民情日记”随时记下群众的心声,广泛开展“群众最不满意的十件事”活动,切实化解群众的困难和矛盾,在情感上引起群众共鸣。挎包宣讲队员每次宣讲结束都要请现场听众给出建议意见,宣讲反馈情况作为对全市挎包宣讲员的硬性考核指标。

瞄准“记得住”添举措。基层宣讲要起到入脑入心的效果,不能单单依靠开院坝会、读报告文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让群众坐下来带着兴趣去听,坐得住也就记得住。万源市成立挎包文艺宣讲小分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快板、小品、相声等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宣讲,创作了《咱们的挎包队》《杀年猪》《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文艺作品联袂开展宣讲,宣讲中适当开展互问互答送小礼物等环节,有效激发了群众主动听、主动参与答问的热情。“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竹峪镇刘家大院,挎包宣讲队员李寿东正在绘声绘色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李部长讲得好啊!”现场群众不但记住了中国式现代化,还记住了他这个人。万源市挎包宣讲员还善于用周永开、李明等身边人和身边事,以他们的故事由浅入深地讲清事物的本质和道理。通过小小的故事来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新风尚,群众自然而然对挎包宣讲员所讲之理铭记于心。

扭住“用得上”下功夫。“挎包是个百宝箱,政策知识啥都装。三天两头地里跑,助力群众奔小康。”挎包宣讲队员每次下村入户前,都会提前做足功课,党的基本理论、脱贫攻坚政策、种养技术等,都是宣讲队员的常备课。白沙镇挎包宣讲队员符丹在花萼村宣讲低保政策,现场详细解读了低保评议的基本条件、申报流程、审核确认,村民张荣万按照符丹所讲要求逐一准备资料进行报送,次月内就通过审核发放。张荣万还成功申请到5万元小额扶贫信贷,种植了5亩木瓜树,养了2头猪、30只鸡,成功脱贫致富。挎包宣讲队员针对宣讲对象的具体情况筛选内容,除了对低保户讲保障政策,对种养户讲生产技术,还要讲脱贫奔康的大好机遇,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动性。曾家乡覃家坝村王正国种植的红脆李喜获丰收,产果量高达3万余斤,但因销售渠道窄而滞销,曾家乡党委书记、挎包宣讲队队长陈启友得知这一情况,积极帮助王正国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成功化解燃眉之急。

着力“传得远”树形象。来了“挎包宣讲队”,村民们就能经常听到总书记的声音,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当前幸福生活的来源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政府决策有了更多的理解,架起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万源挎包宣讲队员先后宣讲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等中省市级重要会议精神10万余场。万源市“挎包宣讲队”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的关注。达州市将这一经验做法予以推广,现成立“新时代巴山挎包宣讲队”总队1个,分队9个,发展基层理论宣讲员5965名,实现了党的声音传遍巴山大地。万源“新时代巴山挎包宣讲队”获得2018年度“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是四川省唯一获奖的先进集体代表。2021年获得四川省“一地一品”示范项目,2023年获得四川省首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示范点。

万源“新时代巴山挎包宣讲队”念好“五得”真经,理论宣讲入脑入心。挎下去的是期盼、是关怀、是服务,挎回来的是民情、是感恩、是信赖。真正成为政治理论的“扩音器”,助推发展的“吹鼓手”,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百宝箱”和“万精油”。  

(作者单位分别为达州市委宣传部、万源市委宣传部)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