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感悟(一)
《沁园春·雪》
诗词言志。
北国河山,在毛泽东的眼中是不同的。那冰封的黄河,飘雪的莽原,绘就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当红日普照千里雪原,又是另一幅图景。以毛泽东的视角看这河山,胸中升起一种壮美,充盈一种浩然之气,人与这千里河山相互呼应。
登高而感,回望历史。曾经的帝王,或雄霸天下,或一统华夏,但全面地看,文治方面还欠火候。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个时代都呼唤英雄和豪杰。有志者自当不负时代,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担负使命!
当今时代,百年变局。党的初心使命,国家的前途命运,人民的幸福安康,不也召唤着新一代风流人物阔步向前吗?
(第6期市厅班学员 许军峰)
《饿乡纪程》
1920年10月,瞿秋白接受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请,以特约记者身份赴苏俄实地考察,亲历报道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实况。此次苏俄之行,他抱着为自我、为青年、为中国社会寻找新生之路的目的,《饿乡纪程》记录了他从北京到莫斯科途中的见闻经历和内心起伏。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俄国实践形态的真实报道,打开了中国人了解苏俄和社会主义的窗口,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中国共产党还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实践经验的幼年时期,以瞿秋白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们发挥了“播火者和开拓者”的重要作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在中国的影响,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党建教研部 王凯)
《共产党宣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在人类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这句开篇语广为传颂。1848年2月21日,《共产党宣言》单行本问世,3天后正式出版。这本只有薄薄23页的小册子,宣告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7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数千个版本,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之一。可以说,无论你持有怎样的信仰,坚持什么样的主义,都无法否认《共产党宣言》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共产党宣言》更是必读的经典,是在探索真理道路上必须常学常悟的“真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让我们一起感悟《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伟力吧!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杨雨林)
《秋天里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田野写着金色的诗句,白云像鸟儿一样飞翔,大地上奔涌的河流,巍峨的高山,处处绿水青山,那都是我们的家园。在今天的中国,有汗水的味道,有果实的飘香,有凌云的壮志,有创造的气魄,有繁荣富足,更有坚定自信,成熟从容。我看见五彩缤纷的礼花到处绽放,我听见老人的笑声和年轻人的歌声四处徜徉,那是时代的旋律,是奋斗者的梦想,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能够更加繁荣富强。
(研究生部 王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