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期间的医疗卫生工作探析
长征中,红军医务人员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医疗卫生工作,保障了红军将士的生命和健康,保存了红军有生力量,为长征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一、红军长征期间医疗卫生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重视红军的医疗卫生工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已经建立了一些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但是随着主力的战略大转移,由于长征前期“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错误领导,以及整个长征期间红军所面临的艰苦境地,红色医疗卫生工作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战斗激烈,伤亡较大
长征中,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红军的战斗变得艰苦无比,行军也变得异常困难,路途上都是敌人的追兵和包围圈,战斗压力十分巨大,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无数次残酷战斗的洗礼。每一场惨烈的战斗带来的都是伤亡人数的激增,这也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尤其是惨烈的湘江战役,“湘江一战之后,伤员大大增多,许多人都被抬在担架上”,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红军的伤病员随着人数不匹配的战斗越来越多,医疗卫生工作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二)条件艰苦,疾病频发
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上有飞机、下有群敌的危险境地下,红军众将士必须星夜兼程、长途急行军。毛泽东与斯诺曾谈到过:“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长途行军意味着将士们得不到很好的休整,体能也接受着巨大的挑战,导致抵抗力下降,加上水土不服的问题,各种疾病侵袭也是常事。另外,意外损失也是常有的事。红军行军多半在山路和小路,甚至有些是在原始丛林,红军的腿脚和手臂等经常被茂密的植物刮伤擦破,很多人患有严重的肢体溃疡和炎症。路途情况的复杂加之有时夜间行军视线不好,也经常会出现跌下山崖等情况,甚至中央红军医院院长傅连暲差点被大水卷走丧命。恶劣的自然环境给红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比如在若尔盖水草地中,平均每前进50米就会有一位战士倒下,在这些超越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自然环境下,“广大干部和战士经过长途跋涉,体质十分虚弱,很多人在过草地时牺牲。”因为环境太差,不少女红军得了妇科病,甚至落下终身遗憾。路途上艰苦的环境也容易滋生各种细菌,造成各种疾病传染,为红军医疗卫生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重重封锁,补给困难
中央红军出发前,虽然“不但给部队预发了3个月的药品,总卫生队还自带了200担药品器材”,但是在途中药品很快用完,致使在后来抢救伤员过程中无药可用,傅连暲对此曾说过:“要是我们有医药供给,我们能够很容易援救伤者的百分之八十,我们大半的伤者死了,倒不是由于伤势,却是由于缺少滋养的食品和药物”。除了医疗方面的补给困难外,还存在粮食问题的短缺。长征途中,饥饿威胁着红军的生命。为了求得生存以继续革命,红军将士利用所有能找到的物资来充饥果腹,为了找到能食用的野菜,红军还专门组织了一个野菜委员会,以朱德为主席,“他们从野草中找出了可以佐餐的二十二种野菜,解决了我们缺乏绿叶素的问题。”长征中红军深陷缺医少药的困境,加上饮食卫生得不到保障,红军将士抵抗力下降明显,患上痢疾、胃病的人数越来越多。
二、长征中红军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措施
虽然医疗卫生工作面临众多困难,但是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且有效的工作,挽救了无数红军将士的生命,保障了大多数红军的健康,为万里长征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强的医疗卫生保障。
(一)精简机构,增强医护队伍灵活性
根据战争救护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中央红军建立最高的卫生医疗机构即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各军团也设有卫生部和野战医院,长征出征时的卫生医疗队伍包括医院、卫校、药材厂等,虽然体系较为完整,但人员众多、机构复杂,难以适应长征途中的种种特殊情况和危险的战斗环境,有时甚至会因为行军缓慢以及设备设施沉重而拖累整个队伍的行军和战斗节奏。因此部队到达黎平后进行合理的整编,总卫生部所属的医院规模数量大为减少,卫生教导队解散,大批的卫生干部离开医院下到各个一线部队,充实其医疗实力。红四方面军也积极缩减医院数量,抽调骨干充实前方部队,保障一线部队的医疗救助能力。这样既增强医护队伍的灵活机动性,同时也使一线部队的医疗卫生能力得到提升。
(二)注重宣传,增强医疗卫生的预防工作
长征开始后,红军将士面对的是复杂的战争环境,沿线卫生条件极差,如果不注意卫生宣传,可能很多战士在行军途中就会染上各种疾病。“为此,红医英模们强化各项预防措施,通过构建起一系列相关卫生防疫制度,并大力宣传教育,着力提升每一个战士的卫生意识。”例如在行军前,对红军战士进行宣传教育,指导他们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宿营时避开有传染病的村庄和房舍,督促各部挖厕所,穿好布鞋或草鞋、打绑腿不要过紧过松、要用热水洗脚等。在翻越大雪山时,医护人员根据雪山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预防高山病和冻伤的措施,要求红军“多穿衣服;吃饱食物;运输员的担子要减轻;每人要带强心药数包,及济众水一小瓶;过雪山时,不可中途过久休息及睡眠;体力虚弱者,骑马或坐担架。”这些相关的医疗卫生的预防工作,使得红军在长征途中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或者严重疫情,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
(三)就地取材,实行中草药土法治疗
红军的药品和医疗设备在长征途中显得捉襟见肘,基本都是靠在战斗中缴获和购买,但还是不足以满足大部队的需要。特别是进入人烟稀少的地区,条件更为恶劣。一边是补给医疗物资显得更为困难,一边是伤病员却不断增加,这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红军医务工作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克服这方面的困难,利用可以利用到的一切资源就地取材,制作药物和医疗用品。例如,没有纱布和药棉,就用土棉布加碱放在锅里反复煮软,加漂白粉漂洗干净,再用食盐水消毒,以代替纱布。他们用猪油、牛油或酥油代替凡士林配制软膏,用牛羊的肝脏来治疗雪盲症,用吃大蒜治疗或预防痢疾等。另外红军利用野外行军较多的特点,大力采集中草药。川康地区盛产名贵药材,红军在这一地区活动时,就组织人员进山挖药,同时也向当地农民收购,将中药熬汤服用,同时也将其烘干舂成药粉,制成药丸服用。饶正锡利用随身携带的《中医药手册》进行自学,“这本书在长征路上可帮了大忙,在长征路上,有许多西药来源断绝,只好就地取材,从山上采草药。而这本《中医药手册》正好充当了我们的老师。从中不但学会一些中草药的识别方法,还学会了一些验方。”
(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形成队伍的可持续性
在长征这样艰难困境中,红军也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之一。残酷的战斗、万里的奔袭、环境的恶劣,都离不开一支有着稳定数量且工作能力强的医疗卫生队伍。为了扩充红军的医疗卫生队伍,红军广泛吸纳社会上有医技的人员进入卫生医护团队,包括一些中医和地方的“土郎中”,以此保障医疗队伍人数,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同时红军积极通过医护学校等培养专业人员。长征中,学校只能边走边学,一有条件就抓紧时间复课。1935年1月,利用占领遵义休整时机,红军医护学校开始复课,“第二天即致电前方各军团,调卫生人员,准备开学。约数天内,先后到了二百余人,书籍都备齐,排好了课目表,分各班开始上课。”同时各部队中的医生也抓紧利用时间训练医护人员,在行军途中充分利用休息或留宿的时间空隙,注重临床指导和实践操作。教师们认真备课上课,注重所教授的知识的实用性,创新教学方法,学员们也不知疲倦努力学习。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长征中医疗卫生人员的更新和补充,使得医疗事业后继有人。
三、长征途中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巨大贡献
红军中的医务工作者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圆满而光荣地完成了任务,面对种种艰难险阻,发扬“一切为了伤病员”“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革命人道主义医学精神,保存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促进了红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延续发展,同时也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存了中国革命的骨干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其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长征后保留下来的红军人数虽然不多,但这是党的极为宝贵的力量,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骨干。其中,红军医疗卫生工作起到了不可磨灭和无法替代的作用,医务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顾自身安危,尽一切可能做好伤病员的救助工作,想尽一切办法补充医疗资源,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实战经验的工作人才,红军医务工作者所做的这些挽救了无数红军将士的生命,保存了中国革命的骨干。
(二)促进了红军医疗卫生事业的延续发展
在根据地建设相对稳定的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成效相对较好,这也成为红军长征中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长征的进行,红军医疗卫生事业的平稳发展遭到了重创,但红军医务人员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退却,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发展,医务工作者在实战中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长征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富有经验的医生护士,补充了医疗事业的新鲜血液。长征结束后,红军医务骨干在陕北等根据地随即开展创建红军医院、开办红军卫生医院等,使红色医疗卫生事业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将战争中学到的经验用于医疗事业的建设,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促进了红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延续发展,并为开展下一阶段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伟大长征精神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征途中开展的救护工作中,红军医务人员积极发扬舍生忘死的救护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宗旨,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在枪林弹雨中将一个又一个革命战友从死亡的悬崖边上拽回来。他们不舍弃任何一个伤病员,为伤病员能够尽快康复归队、投身战斗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军医务人员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对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无比忠诚,他们体现出的坚定信心、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伟大的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上不怕牺牲、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乃至其他行业需要学习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资源。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中共党史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