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枝川西高原的格桑花
以学促干是缓解本领恐慌的重要法宝,这次“全省选调生示范培训班”的学习,让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深刻感受到“精益求精、勤奋求实”的态度和“格物明理、致知笃行”的精神。作为民族地区的选调生,我对“在新征程中如何扛起肩上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选”之于党,当端正根骨,在“向下扎根”中践行使命。开班式上,领导提出“正确认识自己、全面提升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要求,让我不禁思索:“我是谁?我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可想好怎么去?”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正确认识自己,不是认识自己选调生的身份,而是明确自己要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端正对党忠诚、理想信念、群众路线之根骨。提能,不仅要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服务群众能力,更要在面临不同的风险挑战之时,填补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行者,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正如老师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时,以“某地敷衍应付式解决耕地非农化的事”为例,意在告诫我们既要行清风高洁之事,守初进门槛之心,又要摒弃“形式主义”“纸上谈兵”的作风,秉持“实事求是”“扎地而生”的原则,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
“调”之于行,当勤学奋进,在“破土生长”中锤炼本领。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开班第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属性、独特品质、根本原则、鲜明特征、内在要求和使命担当,格局宏大,立意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格,践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实干担当,在党务工作中求进,在干部考察中无私,在调查研究中求实,在招录引进中守节。学,既要学有所获,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还要将之转化为基层干事、担当有为的强大动力和行动指南,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坚持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严格按规矩处事、按程序行事、按政策办事,牢记嘱托,双脚踏地,争做能经风雨、不惧考验的新时代组工干部。
“生”而为民,当甘于奉献,在“凌冰绽放”中施展才干。最近,《我的阿勒泰》爆火。四川也有自己的“阿勒泰”,在甘孜州,它们的名字是康定、巴塘、稻城……初到甘孜州,我只懂欣赏未懂守护,只觉这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着实美丽,长长的折多河像是连接藏汉文明的纽带,雪地冰川、峡谷湿地、森林草原如同人间秘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甘孜州发出了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动员令”;在党校,老师为我们解读了“作战图”:紧紧围绕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的“重点在县域、难点在农村”的重大判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卷卷书香用文字向我们传递着名为奉献的信仰,若信仰有力量,我愿做一枝格桑花,如它的花语一般为川西高原带来无尽幸福。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一名民族地区选调生干部,应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把“四个特别”好干部标准作为立事之基,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忠实践行者、有力推动者,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作用,在维护民族团结、助力民族发展中争当先锋表率。下一步,要把所学所悟所获转化为干事创业新动力,牢记殷殷嘱托、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念、涵养枝叶关情的初心、锤炼服务于民的本领,向阳而生,凌冰前行,让青春的奋斗之花绽放在川西高原这方沃土之中。
(作者系2024年全省选调生示范培训班一班学员,现就职于甘孜州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