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的实践路径
门户枢纽通过吸引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集聚经济发展,既有促进经济社会资源要素流动的桥梁纽带作用,也有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传导作用。广元市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既能够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向大通道,为双城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供北向支撑,同时又能有效推动自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广元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的基础条件
从政策条件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均指出,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支持广元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广元市在中央、省委的政策支持下,制定《共同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框架协议》等多项政策,为广元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从区位空间条件看,广元是四川北向出川,连接西北、中原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叉结合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关天经济区互动合作的枢纽性节点城市,对省内北向要素流动提供了通道优势。城市空间承载能力较强。全市辖区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 是成渝地区北向区域面积较大的城市, 满足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门户枢纽的要求。
从经济基础条件看,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近年来,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持续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逐步夯实支撑门户枢纽建设的经济基础。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广元市在发展工业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上都进行了产业体系部署。2023年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19.46万户,新增2.19万户,同比增长12%。综合来看, 广元产业基础持续增强,有利于门户枢纽的建设。
二、广元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的实践做法
一是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内联外畅的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在交通网络方面,按照“1+8+3”规划,构建“四路七线、六向七出”铁路网,“八纵、七横、五线”国省公路网。当前,广元出行“123交通圈”格局已基本构建成功,水路空管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较为成熟。在交通联运方面,发展多式联运,开行中欧班列、中老班列,推动“公转铁、散改集”等多式联运物流模式。
二是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构建区域绿色物流枢纽。在物流站点建设上,按照“一港三园多中心”模式布局,建设川陕甘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等10余个物流枢纽。在物流产业发展上,建设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产业物流园、旺苍产业物流园、昭旺产业物流园、青川产业物流园、剑阁产业物流园等多个产业园区。在物流通道建设上,构建畅通“4+2”物流通道。包括东南西北4条国内物流通道和亚欧、东南亚2条国际物流通道。截至2023年底,全市各类物流企业达562家,物流业总收入69.5亿元,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初见成效。
三是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推动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从制度规划上,明确“1345”发展战略,聚焦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一个总体定位”;从产业发展上,围绕“1+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再造一个工业广元;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文旅+营城计划”,打造“大美广元”;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样板广元”。从城市能级提升上,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从城市扩容提升工程、重大功能筑基工程、宜居品质提升工程、宣传运营推广工程等方面,实施213个城市更新项目,城市能级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广元市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的路径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引领。建立空间规划联动机制,引导重点发展项目规划做深,专项项目规划做实,推进城市服务能级、宜居宜业、安全韧性、交通环境等多方面的规划提升。建立战略更新机制。根据门户枢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综合考虑更新规划,科学有序推进建设。建立责任统筹机制。压实政府各部门在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的主体责任,保障政策有效实施。
二是完善要素统筹保障,推动要素优化配置。建立要素流转枢纽平台。促进区域人才、资金、产品等有形要素和信息、金融等无形要素的流转,建立区域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要素流转平台。优化要素流通营商环境。密切对接要素流通扶持的相关政策,加大政策引导,构筑区域政策优惠的洼地,吸引各方要素加速向广元聚集。完善要素统筹保障。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进公共服务流程完善、制度优化,保障要素资源流通高效。加强市场监管。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推进要素资源统一监管。
三是强化资源整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益。完善资源整合利用政策。完善优势资源(农产品、能源)输出扶持政策,短板资源(人才、技术等)引入红利政策,构建双向乃至多向的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区域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区域信息化合作平台,发挥各自信息渠道的优势,实现区域的资源信息化管理和高效共享。持续加强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加强在资源产业集聚地、重要枢纽节点的交通物流链接覆盖,保障资源流动调控渠道通畅。
四是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合作开发新格局。建立区域常态协作机制,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产业互助合作,推动区域内城市间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协调合作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协作建设,推动实施多元主体跨区域多领域合作,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区域发展。深入对接浙广合作战略。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白茶、黄茶、绿茶品种选育、产品开发,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构建合作开发新格局。
五是经营聚焦城市,打造宜居枢纽城市。打造城市优质生活圈,充分挖掘利用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品牌, 探索建立绿色城市标准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众生活水平。打造城市人才高地。通过人才引进、“归巢创业”等行动,从政策优待、考核晋升、宣传推广等多方面保障来广人才发展,深入推进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建设四川知名教育高地。积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施教育提质工程,着力打造教育品牌,推进县域教育创新发展。冲刺区域医疗高地,聚焦品质品牌医院建设,加强与华西等优质高端医疗资源的合作,为区域公众提供优质医疗健康保障。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