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郑重向全党提出“三个务必”的响亮号召,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新形势下的战略自信和政治自觉。“三个务必”其实是在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创新,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实践新要求。因此,深入探析“三个务必”思想,必须要了解“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以及演进过程。
一、“两个务必”的提出是殷忧启圣的新战略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得出“两个务必”并不归于偶然,而是党在全国新形势下殷忧启圣的新战略。
首先,解放战争胜利之时,党在五个方面尚存忧患。第一,面对大量国民党残余军队,如何妥善解决,后续如何安置,以及人民军队如何从战斗队向工作队转型是我们党在特殊历史节点面临的考验。第二,由于当时我们党对于城市工作缺乏经验,所以党内某些同志产生了在城市应该依靠资产阶级甚至是贫民群众的错误思想,忽视了工人阶级才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根本。在我们即将进京“赶考”关键之际,党内出现了对党的宗旨性质认识不清的思想问题,如不及时纠正,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第三,城市工作是全新的工作,也是全新的挑战,“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然而,因为革命的胜利,部分党员干部难免有傲娇之气,当我们党以胜利者的身份到达城市时,这一现象会进一步被放大。第四,国民党残余反动力量仍然通过各种方式虎视眈眈,企图破坏胜利成果,要时刻警惕“不拿枪的敌人”,并同他们开展坚决的斗争。第五,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还没有完全地清除,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上述五个方面表明在即将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用高瞻远瞩的视角预见了胜利之后潜在的危险,“两个务必”的提出正是对这些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问题的政治提醒。
其次,即将全国执政,党在三个方面亟待转变。一是在党的工作重心上实现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毛泽东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同时“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二是在党的总任务上要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三是在党的发展路径上要实现社会形态的转变,“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以这三个转变为思想基础。这三个转变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使我们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为了顺应以上三个转变的需要,为了能很好地完成上述任务,由此,毛泽东同志郑重提出“两个务必”。希望以此告诫全党同志要高度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要适应中心任务的转变,要面对新矛盾新困难的挑战,这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两个务必”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以贯之的党风铁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从思想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反复重申并坚持强调了“两个务必”的工作要求,将“两个务必”贯穿在党风建设的全过程。毛泽东不仅是“两个务必”的提出者、倡导者,也是“两个务必”的坚守者、践行者。在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机关里出现的贪污浪费现象,根据“两个务必”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加强对干部队伍的了解、清理和整顿,为此后党风建设奠定了廉洁清正的好基调。邓小平对党风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1977年7月,他就曾指出:“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在此基础上,他要求全党同志继续发扬“两个务必”优良作风,提出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等腐朽思想,强调“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两个务必”思想,并将其与党的作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2002年8月,江泽民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就指出“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骄奢淫逸,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成员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两个务必”,告诫全党:“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总之,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两个务必”的长期坚持和一以贯之的继承发展,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接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愈加重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并指出:“每次来到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学的还有没有不深不透的?‘两个务必’耳熟能详,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的党的建设?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这一系列的提问充分反映了其对于如何坚持与践行“两个务必”的深邃思考。同年 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两个务必”,强调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又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这些充分说明“两个务必”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沉甸甸的分量,以及“两个务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最大支持和最广泛拥护,但在胜利之时更要警惕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情绪。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不懈怠。“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篇永无止境、在实践中常做常新的大文章。”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三个务必”的政治号召,实现了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接续发展与理论创新。
第一,将初心使命目标从隐性上升到显性位置。初心使命是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历经了一百多年的艰辛奋斗,取得百年辉煌成就,初心使命是指引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艰苦斗争的目标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个务必”中,将初心使命放在首位,这一要求体现了全党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第二,加强纪律教育使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三个务必”继承了“两个务必”的核心要义,将其精炼概括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全面从严治党逐步走向深入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强调了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全党开展高质量纪律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内化于心,外化于心。
第三,以斗争精神继续锤炼中国共产党革命底色。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风华正茂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鲜明独特的标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淬炼自我革命的精神,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中共党史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党史教研部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