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营造“五心环境” 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 敬 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七个聚焦”的改革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法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政法机关是法治建设的生力军、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着力营造放心、舒心、顺心、暖心、安心的社会环境,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之路走得更顺利更稳妥。

一是紧扣环境宜居宜业“保稳定”,营造安全放心政治环境。共同富裕内蕴区域发展政策的合理性、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性、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等诸多结构性要素,通过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一切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政法机关处在对敌斗争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肩负起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使命任务,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切实保障人民安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二是紧扣生活富裕富足“护发展”,营造公正舒心法治环境。没有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政法机关的职责所在,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法治经济助推器、社会运行调节器、教育引领器作用,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法治化手段促进利益合理分配,以规范化执法司法持续优化法治供给,全力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切实用政法机关的“服务指数”提升市场“信心指数”、企业“发展指数”、群众“幸福指数”。

三是紧扣社会和谐和睦“强治理”,营造平安顺心社会环境。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普遍过上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政法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护一方平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天然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主动以变应变、以新应新,在“传承创新”中抓实基层社会治理,在“深耕善治”中抓牢社会治安防控,在“齐抓共管”中抓严公共安全管控,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是紧扣服务普及普惠“促公平”,营造优质暖心服务环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的实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方向就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价值追求,政法机关必须统筹好效率和公平,在法治框架内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在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为安全的发展前提下形成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分配体系和分配格局,深入推进政法机关“放管服”以及“最多跑一次”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五是紧扣精神自信自强“抓落实”,营造高效安心人文环境。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统一,要用法治方式保障物质富裕、用法治思维推进精神富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法机关作为政治机关、纪律部队,必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刀把子”角色、“排头兵”姿态、“打硬仗”作风当好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设者、捍卫者、展示者,对党忠诚抓落实、凝心聚力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攻坚破难抓落实、善作善成抓落实,以务实作风推动共同富裕各项决策部署在政法系统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3期中青班二班学员,现任攀枝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