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结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指引
“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所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坚持“两个结合”是推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方法论视角下,“两个结合”超越了简单的元素叠加,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整合与互动过程,是一种从表层的“物理组合”到深层的“化学融合”的质变。“两个结合”把对世界的理解与实践方法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了认知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更深层次理解的科学指导,也为我们的方法论提供了新的启示。
坚持问题导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效性
“两个结合”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中实践的核心观念,强调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根本,也是验证真理的唯一准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两个结合”已经演变为一种聚焦问题的方法论,注重深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促进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这种方法论在构建理论框架时,不仅涵盖了理论概念,还强调了实践的操作性和实效性,目的是将理论转化为具体且可行的政策措施。它将社会矛盾和问题作为理论研究的新起点,激发了不同领域的创新和发展。通过这种途径,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帮助政策制定者敏锐地感知时代的变化,真实地响应人民的需求,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帮助我们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确保改革措施既具有针对性又符合实际情况。这种精准的策略实施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改革过程中的挑战和风险,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际成效,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达到新的高度。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论,“两个结合”不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发扬创新思维,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性
“两个结合”传承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本质是动态的,变化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内在的发展过程。通过这种辩证思维,我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实践中精准地捕捉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从而驱动社会的持续进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这种辩证发展的观点具体体现在对创新思维的重视,成为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方法论。
创新思维要求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它倡导对传统模式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挑战,同时考虑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通过采纳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考方式,我们能够寻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推动各领域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确保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保持同步。正如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引入“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这正是将辩证法原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具体实践。通过技术创新,我们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种创新思维不仅促进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治理和文化繁荣等其他领域的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通过推动文化创新,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领域的协调发展共同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只有在不断地创新与变革中,我们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新时代,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深化系统观念,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
“两个结合”继承并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点,即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视任何事物为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下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整体。在方法论上,“两个结合”体现为系统观念的应用,即在分析问题时,不仅关注单独的、局部的因素,而且将这些因素放在一个更广泛的系统背景中来考察。系统观念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动因,帮助我们制定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现代化不仅仅涉及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更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关系变得愈加紧密。面对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资源环境的持续变化、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显然无法满足我们对复杂问题的应对需求。因此,运用系统观念能够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识别出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从而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决策过程,以实现更为高效和持续的发展。在系统思维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评估风险,并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进一步而言,系统观念不仅仅适用于经济领域,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为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这种思维模式鼓励跨学科的协作,促进各领域专家的共同参与,使得针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更为科学和合理,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两个结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更为实际操作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有利于进一步解决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结构性矛盾、层次性矛盾和派生性矛盾。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2023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