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委党校:深化改革之火 点燃新时代党校办学治校发展新引擎
自全面实施深化县级党校分类建设以来,内江市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党校校长会议精神,秉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以全方位提升党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为目标,积极推动市县级党校从格局性变化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着力构建市级党校龙头引领、“一体化”办学党校共建共享、区域中心党校辐射带动、独立办学党校特色鲜明的党校发展新格局。
一、“优布局、强引领”全面深化分类建设模式。根据2023年县级党校办学质量终评结果,立足现有统筹办学和独立办学两种类型,将全市5所县级党校细化为“1”+“1+2”三种办学模式。一是持续深化“一体化”办学。加大领导力度,建立完善《一体化办学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宜统则统、统分结合”原则,以教研咨融合为牵引,着力推进市区党校人财物深度集约,打造共办共管、统分有度、和睦共济的市区党校联动办学新模式。二是强化区域中心党校建设。在资中县委党校加挂“内江市委党校资中校区”,选派优秀教学骨干下派任职,以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业能力实践基地为载体,以“科技、产业、生态”为教学重点,多措并举力推区域中心党校做大做强。三是加大对独立办学县级党校指导力度。推进“县域党校+特色基地”发展路径,助力隆昌市委党校建强省委党校“区域协同发展智库研究基地”、省政务服务中心“川渝融合发展培训研究基地”。指导威远县委党校围绕“党性、能源、产业”,突出“红蓝绿”品牌发展,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为牵引打造特色鲜明的县级党校。
二、“强统筹、重规范”发挥基本培训牵引带动作用。内江市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把握基本培训的内涵要义和各项要求。一是彰显培训对象“全面化”。坚持抓住“关键少数”、实现全面覆盖的原则,联合组织部门制定《内江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4—2028》,首次把较高职级公务员和理论宣传骨干、党校师资主体纳入市级党校主体班。县级党校改随机宣讲为固定班次,把村社区干部、普通党员纳入主体班教学对象,统筹推进领导干部和党员基本培训体系化。二是突出培训内容“系统化”。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坚持以“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提升”为主攻方向,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精品课程16门。深入挖掘范长江、罗世文、“隆昌沱灌”等本土特色资源,锁定内江“页岩气”“稻田养鱼”“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亮点特色做法,打造各类课程130余门,构建具有内江特色的“理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三是推进培训方式“规范化”。全面坚持集中学习,市级党校主体班全部实现集中住校培训,深化县级党校分类建设以来,累计住校30班次,4000人次。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系统作用,实现从学员报到到离校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学员管理严格有序。充分利用中央党校、省级党校优秀线上资源,推动好课程、好资源向基层延伸覆盖,累计举办各类线上培训班4期,受益党员1万余人次。
三、“出新招、创实绩”提升教研咨水平。一是深化课程培育制度。落实“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务科牵头磨课、校领导点题审课、特聘专家分类评课”制度。市县党校持续开展专题试讲、赛课比武、片区大赛等活动,以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行“必修+选修”“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把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提升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音乐鉴赏、素质拓展等选修课。充分利用党校系统实训室、运动场馆等设施资源,推行研讨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探索“微课堂+新现场+孵化场”的翻转课堂模式和沉浸式、体验式教学等模式。三是一体化提升科研水平。推行科研成果“两转化两作用”,以市委党校专技教师为骨干,采用“项目制+清单制”方式分类别组建专业化科研团队,从申报、立项、实施、结项等环节全程参与。落实科研成果前置,原则上申报的教学新专题,必须具有与专题相关的科研成果,实现教研咨一体转化。注重资源整合,推动党校与各级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课题协作、智库合作,构建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大联动格局。四是持续深化智库建设。市委党校牵头完善全市党校系统五年智库发展规划,明确研究方向、建设理念、发展路径等,构建“上接省市、下对基层、横联部门”的协作联合体。努力构建跨部门、跨系统、校内外协同研究的咨政平台,引导学员参与咨政,纳入主体班教学安排,教师和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共同研讨、相互启发。
四、“重激励、强培育”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一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队伍结构,按照“培养一批、引进一批、聘请一批、储备一批”思路,建立评聘分离、师资准入准出等机制,推动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校教师队伍。二是强化人才培育。完善结对帮扶机制,采取上挂下派、访学研修、师资结对等方式,市委党校每年至少选派2名以上人员到省委党校、市级部门、基层一线锻炼,每个县级党校每年选派1名专技教师到市委党校跟岗锻炼。三是完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每年定期向全市党校系统发布重点项目清单,实行“揭榜挂帅”制度,营造良好争先实干氛围。创新以教研咨成果量化考评为核心的专职教师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在全市党校系统推广“积分管理”“岗位聘用”等涵盖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职业发展的专项制度,激励教职工更好担当作为。
五、“强基础、优服务”提升基本培训保障水平。一是规范智慧校园管理。科学制定全市党校系统智慧校园规范,构建一套以教研咨实施、学员培训管理、行政办公服务为重点的智慧应用系统。加强党校系统特色资源库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实现省市县三级党校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优质资源互用互利。二是持续优化后勤服务。针对基本培训需求,“一班一策”量身定制后勤保障方案,合理调配教室、宿舍、餐厅等资源,保证校园基础设施发挥最大效应。加强内部管理,定期收集学员意见,适时开展后勤服务评估,及时优化调整后勤服务人员结构,确保实现优质服务均衡。
(供稿:内江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