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伟人智慧 凝聚人心力量——《跟毛泽东学凝聚人心》读书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我认真研读了《跟毛泽东学凝聚人心》一书,深深感受到毛泽东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凝聚人心、激发群众力量、推动历史进程的智慧。作为新时代中青年干部,我们应当从毛泽东同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以凝聚人心为出发点,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以民为本,汇聚民心——在为民服务中赢得信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疾苦,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汇聚起强大的革命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敌。新中国成立后,他高度关注民生,结合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进一步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全党全军全社会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青年干部要始终坚守初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心倾听民声,用情解决民忧,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正如书中所言,“心系百姓者,百姓必心系之”。只有真正关心群众的诉求、倾听群众的心声,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二、以德服人,树立威信——在锤炼品德中赢得尊重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为政之道,修身为本。领导干部的威信,既是自身人格魅力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佩服。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人保持思想和行为上的纯洁,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亲自下田种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他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用实际行动树立了良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中青年干部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培塑过硬作风、坚持崇德向善,做到心中有党不失向、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正如书中所言,“以德服人者,人必服之”。只有修身正心,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威信,才能真正赢得尊重,让人心悦诚服。
三、以理服人,增强凝聚——在知行合一中赢得认同
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增强了大家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根据国情,领导制定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为新中国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理服人,在阐述真理、阐释学理、阐明道理上下功夫”。中青年干部要坚持以学增智,强化“七种思维”,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正如书中所言,“以理服人者,人必服之”。要切实提升理论水平,学会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实践为道、以行动为理、以实绩为本,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派、实干家。
四、以情动人,增进情感——在情感交流中赢得支持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情感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领导者要学会用情感去打动人心。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始终与红军指战员同甘共苦,亲自指挥部队过雪山草地,经常与红军指战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增进了情感交流,得到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真心拥护与支持。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多次发表讲话,激励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解放全中国而奋斗,切实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汇聚起推进革命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中青年干部要忠诚担当、严格自律,主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正如书中所言,“以情动人者,人必动之”。要切实增强对工作的“激情”,挺胸阔步干事创业;切实增强对同事的“热情”,攻坚克难并肩战斗;切实增强对群众的“感情”,真情实意赢得民心,汇聚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开卷有益,掩卷沉思。新时代中青年干部肩负着推动国家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重任,要深刻理解凝聚人心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实干实绩凝聚奋进力量,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3期中青3班学员,现任威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