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感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长征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价值。新时代,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当年的“红军战士”,必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伟大长征精神中汲取磅礴的奋进力量,切实扛牢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奋力走好新的长征路。
坚守理念信念,在凝心铸魂中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党领导红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面对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依然能纵横十余省、辗转二万五千里,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创造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中青年干部,我们要继续发扬“跟着走”的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本职工作,推动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坚决对党忠诚,在苦干实干中锤炼作风。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是能见诸行动的。在革命年代,检验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标准,就是能不能为革命事业冲锋陷阵、英勇斗争。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中,纪念飞夺泸定桥22勇士的花岗石柱上,只有5根石柱写着姓名,其余17根石柱只写着“勇士”,默默地做着无名英雄。这些平均年龄不过20岁左右的战士,用主动请战、舍生忘死的行动,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对党忠诚。在和平年代,检验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也有明确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能不能践行“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优良作风,能不能带头挑最重的担子、碰最硬的钉子、攻最难的碉堡,能不能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无私奉献中诠释对党忠诚。奋进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绝对忠诚。
坚定为民初心,在群众工作中践行宗旨。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长征路上,红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靠着“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真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获得了人民群众自发支援和倾力相助,“最后一把米送给红军,最后一尺布送给红军,最后一个儿子送去当红军”,共同成就了军民鱼水情的光辉典范。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阔步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为民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切实看到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决心和成效,感受到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和温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扬斗争精神,在攻坚克难中尽职尽责。大事难事看担当,考验面前见精神。红军长征途中,从湘江战役到四渡赤水,从巧渡金沙江到强渡大渡河,从飞夺泸定桥到突破腊子口,每一次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革命斗争精神。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责任在肩,使命在肩,“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主动聚焦乡村振兴“短板”,群众增收“难题”,地区转型发展“瓶颈”,投身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战场、重大斗争的最前沿、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在复杂环境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切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坚持遵规守纪,在自我革命中淬炼品格。纪律严明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红军长征途中,党高度重视军队纪律建设,党中央和红军总政治部多次发布训令严明军纪,要求全体红军指战员遵守纪律,赢得了沿途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凝聚起强大的战斗力,凭借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革命精神,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当前,中青年干部肩负着新的使命任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以党纪为“戒尺”,始终心存敬畏,常思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保持清醒,做到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长征路上,我们面临着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崇高追求和革命热情,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不被乱象假象所迷惑,不为艰难险阻而屈服,就一定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3期中青班2班学员,现任中共康定市委副书记(正县级)、姑咱镇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