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湖北实践——武汉大学培训之旅的观察与思考
2024年11月1日至20日,省委党校第33期中青班二班在武汉大学开展高校阶段培训。此次培训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既丰富了学员的知识储备,又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川鄂两省同为经济大省,湖北的一些创新做法值得四川学习借鉴。
一、见闻
(一)这是一次提升素养的充电之旅。在课堂教学环节,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倾情奉献了一系列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的课程。课程涵盖习近平战略思维与工作方法、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企业数智转型与产业创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产学研与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知识的盛宴为学员们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滋养,为大家在各自领域内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四川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二)这是一次拓宽视野的探索之旅。培训期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湖北考察,学员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感受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在丰富的现场教学活动中,学员们见证了东风岚图从传统汽车制造业向汽车“智造业”的华丽蜕变,领略了光谷生物城内3000余家企业汇聚一堂、400余种新药在此研发的磅礴气势,感悟到长飞光纤以科技自立自强铸就全球第一的自信自豪,体验了湖北数据集团“数据赋能、乘势而上”的生动实践,参观了人民网AI武汉展示中心以AI技术赋能多个领域的“梦幻灵境”,探访了中碳登大厦在碳排放权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方面的先行探索。此外,学员们还体验了具有创新性的绿色交通新方式——光谷空轨。
(三)这是一次深度滋养的文化之旅。在湖北省博物馆,学员们感受到了湖北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学员们领略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一日进武大,终身珞珈人”。学员们在校内培训食宿,与珞珈山为伴,每日穿梭在一座座静静伫立的古老建筑间,于无声处细细感悟百年校史所承载的厚重,在珞珈山的一草一木里,用心体味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韵味。“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和“敢为天下先”的武大精神已潜移默化刻印在学员们的心中。
二、感悟
(一)总书记领航掌舵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关心,5次亲临视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重大历史使命。湖北在经历三年新冠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后,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韧性和强大的恢复能力。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在经济大省中增速位列第一。湖北省在难中求成、竞进有为中高质量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二)教育、科技、人才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湖北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凭借其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构筑起一座强大的人才和智力宝库。目前武汉拥有超过130万在校大学生,是全球在读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2023年,留鄂来鄂高校毕业生高达42.4万人。截至2023年底,湖北共有两院院士81位、国家级创新平台163家,以汉江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基本形成,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教育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已成为支撑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铁三角”。
(三)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湖北组建湖北数据集团、成立中碳登、发射全球首颗智能遥感科学实验卫星、建成国内第一的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开通全国首条空轨、在全国率先成立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局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充分展现出其蓬勃的创新活力。湖北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在中部地区位列第一,长江存储闪存芯片世界领先,产业发展朝着中高端方向迈进,新动能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已成为驱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三、思考
(一)推行产业链长制,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产业培育方面,湖北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个工作政策、一个工作专班”的模式,精确强链、补链、延链、固链,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四川可以借鉴湖北的做法,依据每条重点产业链的独特特点实施“一链一策”,推行“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推动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共建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升级。
(二)注重培养企业家,携手推动产业发展。在湖北的实践中,“产业第一,企业家为重”的理念深入人心。长飞光纤、光谷生物城、东风岚图等企业的崛起,雷军、孙宏斌、陈东升、何小鹏、周鸿祎等杰出“鄂商”的涌现,充分展示了湖北在产业、企业家培育方面的显著成效。相比之下,四川在这些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秉持“产业至上、企业家至上”理念,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向数智化转型,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引导、营商环境优化、商业文化培育、促进国际化发展等举措,推动产业蓬勃发展和企业家汇聚,让“川企”“川商”品牌更加响亮,为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三)加快建设四川数据集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湖北于2023年6月6日成立湖北数据集团,有效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7%。我省应积极实施数据四川战略,加快建设四川数据集团,建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和“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效盘活“沉睡数据资产”,推动数据实现“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千行百业,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助力绿色经济发展。湖北是全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截至2024年10月31日,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4.07亿吨,交易量位居全国榜首。在碳市场机制的有力推动下,湖北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绿色低碳已经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四川在碳交易市场建设方面潜力巨大,应进一步加快碳市场建设,建强基础设施,提升各类主体参与碳市场的能力,优化配额分配方法,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和监管,鼓励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推动四川经济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加快转型。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3期中青2班学员,现任省委老干部局综合调研处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