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形势下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将其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任务,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
今年11月,我省阿坝州、甘孜州陆续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全省也将于明年1月1日全面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全省主要林牧区森林草原火险正由低向高转换,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逐渐增大。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着力解决“火源管控力度不够”和“人民防线筑得不牢”这两个普遍性突出问题。
一、我省森林草原防灭火面临的新形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森林火灾高发期呈30年一个循环,目前正处于森林火灾多发的阶段。随着全球变暖日益显著、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热浪、干旱及大尺度气候波动等气候变化造成的森林火灾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我国现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大草原分布多,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薪碳不再作为农村地区取暖做饭燃料,林下可燃物逐年集聚增加。风险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主要林区载量达到每公顷50—60吨,远高于国际公认的30吨的标准界限。
四川省是林草资源大省,林草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5%以上,全省林地面积3.81亿亩,居全国第一,草原面积1.45亿亩,居全国第六。全省涉及森林草原防火任务的县(市、区)有175个,其中国家认定的森林火灾高危区35个、高风险区81个,森林草原防灭火任务艰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家火上山、山火进城、“多点开花”“火烧连营”的可能性大增。我省面对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地形气候复杂多样、人为活动频繁等客观实际,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保护林草资源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二、以系统性思维进一步加强我省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
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固本之策,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四川省自专项整治以来,全省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受害面积实现了大幅下降,火灾多发频发、扑火伤亡事故屡现的不利局面得到扭转,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和扑救水平明显提升。面对复杂严峻的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四川省还需要以系统性思维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抢抓“窗口”提升综合防控和应对处置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一)以全链条责任压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任务
充分发挥森林草原防灭火党政同责考核和林长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地方党政同责、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组织市县乡村四级责任包干领导(干部)签订森林草原防灭火任务与责任承诺书,安排新一轮省森防指成员单位包县联系督导,落细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任务。
强化党政属地领导责任,压实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扣紧林草部门主“防”、应急管理部门主“救”和公安部门主“查”责任链条,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经营主体单位监管,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实施系统化网格管理,强化护林护草员网格巡护,切实把力量用在“最后一公里”。
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完善各级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在预案中明确组织指挥机构和职责任务,落实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演练。
(二)以精准化预防措施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关口前移
及时发布省级2025年森林、草原防火命令,督促各地规范建设乡镇(街道)森林草原防火执法队伍,紧盯林牧区电焊施工作业、露营烧烤、焚烧秸秆等风险点,加大野外火源宣传管控力度,广泛开展“五进”宣传警示教育,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引发森林草原火灾。
进一步推进火灾风险普查、评估、区划等工作,突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林缘地带、城市面山和易燃易爆、输配电设施等重点区域和重要目标,全覆盖开展火灾隐患再排查再整治,落实整改措施,科学有序实施林缘、林下可燃物计划烧除和清除,确保隐患清零见底。
加快推进增发国债森林草原防灭火预警监测项目建设,聚焦大火巨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精准化监测预警,实现信息数据互通互联,从“人防+物防+技防”全面提升预警监测能力,建立健全上下贯通、左右衔接、融合集成的预警监测体系。
加强高原地区复杂地形下极端大风预报的技术支撑研究,强化气象部门对火险气象等级、极端天气短临预报预警工作,健全森林草原火险观测数据共享机制,针对防火期、紧要期、敏感时段,做好动态精准的会商研判和信息发布。
(三)以全过程协同强化森林草原火灾科学高效处置能力
四川省要结合各地区实际,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响应机制,加强源头防控、气象监测、应急准备、值班值守、信息报告、督导检查等全过程管理。刚性落实专业指挥制度,统筹做好森林火灾应对中的区域协同、部门协同、空地协同、队伍协同等,确保发生火情后能够科学、高效、安全组织扑救。
完善国家森林消防队伍主战主攻、地方专业队伍协同配合、其他队伍清理看守、地方群众配合保障的救援力量编组模式,加强专业扑火队伍训练。借鉴推广四川省凉山州把护林员、网格员、综治员、灾害信息员等人员整编为村级综合应急队的经验做法,建立“多员一体”“一员多能”的基层应急队伍,建强村级火情早期处理力量。
持续推进防灭火通道、防火隔离带、野外停机坪、航空取水点等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强重点地区森林草原防灭火装备储备库建设,加强防控护林站和配套设施建设,科学布防适合高海拔的大中型消防直升机,提高机群灭火处置效率。加快推进增发国债项目建设,聚焦重大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场景需要,补齐基层森林草原防灭火设施设备短板。
(四)以高效能科技宣教保障森林草原火灾安全防控能力
加强森林草原防火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领域“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有序推进“科技赋能”森林草原防灭火项目实施,加强火险综合监测站、林火视频监控、大型无人机、卫星通信小站等建设,强化火灾预防和处置科技支撑。
在各级党校主体班履职能力培训中,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的案例教学和桌面推演,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采取理论培训、岗位练兵、比武竞赛、联合演练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行业业务培训、乡镇基层干部培训和教官团送教培训。
广泛开展教育警示活动,运用警示案例普及防火法规,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主动发布防火信息,定期开展森防知识、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公益科普宣传,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践行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森林草原防火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