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中共广元市委书记 何树平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第一站来到广元,一路殷殷嘱托,一路悉心指导,给予我们强烈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奋斗感召。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奋力谱写治蜀兴川广元实践新篇章。

一、感恩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和广元的关心厚爱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四川工作高度重视,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明确了战略指引。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广元走过的每一步路、迈过的每一道坎,都遵循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科学指引;取得的每一个成绩、实现的每一次跨越,都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

对广元老区倾情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发展建设思虑长远,亲自部署实施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重大项目,老区面貌发生沧桑巨变。广元作为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一直沐浴着总书记的厚爱。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上海工作期间,先后两次致信广元,深情表示“始终牵挂着广元的发展和进步”;亲临广元视察对口帮扶工作,提出“四个更加”重要要求;亲切接见广元市党政代表团,指出“责无旁贷搞好对口帮扶和经济协作”。

对广元人民深情关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和推动浙广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丰硕发展成果,广元人民受益至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在2018年2月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勉励广元苍溪县岫云村党支部书记“年轻人,好好干”;同年对浙江安吉捐赠“白叶一号”茶苗作出重要批示,青川县作为全国首批受捐县之一,现已发展茶苗7000多亩,书写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新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来广视察期间仍然牵挂着曾经到过的昭化区天雄村,并祝福天雄村发展越来越好,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

对广元发展高度重视。继2004年率浙江党政代表团考察广元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9年再次亲临广元视察,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翠云廊整体情况介绍,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长势,详细询问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深刻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深情嘱咐我们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承关怀而奋起、铭嘱托而前行。广元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召开市委全会、市委工作会议、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等进行深入学习,纳入第二批主题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等开展系统研讨,引领全市上下深刻把握总书记视察意义之重大、深刻领会总书记殷殷嘱托之厚重、深刻感悟总书记热情期盼之殷切。出台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决定,专班化、项目化推动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一步一步把学思践悟推向深入,坚决把领袖关怀和嘱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美好现实。

二、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推进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要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立足本地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我们坚定对标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进一步丰富完善广元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谋划。

明确“一个总体定位”。国省支持广元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赋予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等任务。“十三五”时期广元经济年均增长7.2%,2022年经济总量在川陕甘结合部排第2位,项目资金加速集聚,特色产业加快成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教育医疗提质增效,在区域当中具有较强比较优势。聚焦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全力做好“人、产、城”文章,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辐射带动更多企业来广投资、更多人口加速集聚、更多游客近悦远来。力争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万人;到203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万人。

加速推进“三个转变”。一是加速推进通道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打造具有货物贸易、仓储配运、集散分拨、临港加工等功能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组货基地、全国高铁快运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嘉陵江上游铁公水多式联运中心、西部煤炭调拨储配中心、西部铝基材料贸易中心。二是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发挥天然气、石英砂、农特产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推动铝基硅基、能源化工、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做大成势,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推进环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更加彰显生态优势、展现生态魅力、释放生态价值。像爱护个人荣誉一样爱护营商环境,将广元打造成为筑梦兴业的投资热土、活力高地。

深入开展“四大行动”。一是开展产业集聚提速行动。集中力量打造铝基新材料1个超千亿产业集群,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硅基新材料3个五百亿产业集群,建材家居、机械电子、医药健康3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猕猴桃、茶叶等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等优势服务业。二是开展城市能级提升行动。深化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和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精细化管理,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让本地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对周边市民吸附力不断增强,对游客吸引力不断增强。三是开展民生保障提质行动。探索欠发达地区共同富裕路径,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教育提质、健康守护、社会保障工程,建设更高质量的幸福城市、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元。四是开展干部争先提能行动。实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条措施、争先提能工作方案,激发广大干部躬身实干、奋勇争先,推动各类人才充分集聚、大展其长。

聚力实现“五项目标”。一是打造中国绿色铝都。将铝基新材料作为工业首位产业,实施“百企千亿”行动,创新推进招商引资、链条延伸、绿色转型、园区拓展等,带动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五年再造一个“工业广元”。二是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加强文化保护传承,推动重点景区“二次创业”,办好中国(广元)女儿节、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擦亮“古蜀道徒步游”等品牌,提升广元文旅知名度影响力。三是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聚焦整体规划、技术标准等11个方面探索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建成示范引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样板。四是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加快建设京昆高速复线、绵苍巴高速,积极推动广巴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广元盘龙机场改扩建,构建以铁水联运为抓手、公铁和空铁为支撑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五是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翠云廊古柏古树保护,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打造美丽四川广元样板,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坚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广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元必须矢志奋斗、勇毅前行,以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回报总书记关心厚爱。

全力以赴拼经济比发展。抓紧项目“牛鼻子”。创新推行“揭榜攻坚”“四新一盘活”机制,投资300亿元中煤广元煤电一体化、投资58亿元通威绿色基材、投资55亿元广汇物流广元煤炭储备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西部地级市首个动车运用所等竣工投运。抓实产业“强引擎”。建立17个重点产业专班,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发展。构建“1+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体系,挂牌中国西部铝锭贸易中心,建设铝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硅基新材料新技术创新中心,举办中国(广元)物流产业发展大会,被授予“全国物流发展创新城市”称号。抓好环境“硬支撑”。推行企业家恳谈会、“背靠背”直接评价、“一站式”兑现惠企政策、“12345”亲商助企热线等机制,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荣获全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典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全力以赴惠民生增福祉。用心用情做好就业工作,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就业体系,常年转移农民工96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考本科上线连续12年稳定在万人以上,实施“爱·圆梦”资助项目让千余名困难学子圆了大学梦。加快健康广元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综合排名全省市州第3位,加快建设全国区域医疗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全面展开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省内结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加强财政、金融、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推出“安全隐患随手拍”系统,持续整治城镇燃气、矿山、交通运输等领域安全隐患,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设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地办”。连续7年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9年位居四川前列。

全力以赴抓党建聚合力。出台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制定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三张清单”,系统开展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精心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新开展“牢记嘱托走在前、感恩奋进勇争先”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推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紧扣现代化建设抓班子带队伍,综合运用拉练评比、政绩考核、提拔重用、及时奖励、容错纠错等手段,激励干部持续迸发“不服输、敢争先”精气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纠治“四风”顽疾,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得到持续巩固。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