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调查研究:党校教师的“金钥匙”

李 龙

党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党的干部、传播党的理论、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职责。如何使理论教育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是摆在每一位党校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调查研究,是党校教师手中的一把“金钥匙”,这把钥匙不仅能够打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门,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科研和咨政工作的重要工具。

一、调查研究让党校教学更接“地气”

通过严谨的调查研究,党校教学更为实际、有针对性。纯粹的理论教学若脱离实际,便显得空洞,无法深入人心,而调研作为实践的基石,为党校教师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基层的宝贵机会。通过调研,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发展动态和群众的真实需求,为教学案例注入丰富的实际内容,这使得教学内容既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又具备实践的鲜活温度,显著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通过调研某地区的脱贫攻坚实践,教师可直观地向学员展示党的政策如何落地生根,如何转化为人民生活的点滴改变,这种生动的现场教学,无疑增强了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不仅如此,调查研究也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开辟了道路,教师可以设计出基于实地调研的教学课题,引导学员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化理论学习,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地调研,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与学员的实际需求,进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得教学内容更为贴合学员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调查研究是党校科研的“助推器”

党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不仅要深挖理论,更要注重实证,强调结果的应用价值。调查研究为科研提供了真实的社会脉动,帮助教师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见解。其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反哺教学和咨政,使党的理论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为党的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通过调查研究,党校教师能够将科研成果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针对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教师可以通过田野调查,深入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增强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和影响力。科研不应仅停留在书本上,而应深入实际工作中去,调查研究使得党校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不仅有助于解释当前的社会现象,更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党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三、调查研究增强党校咨政的“说服力”

在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时,基于充分调研的分析结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党校教师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站在更广阔的视角审视问题,为党和政府提供更加全面、客观、有深度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往往能够触及问题的核心,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咨政工作的实际效果。例如,通过对一线工人生活状态的调查,可以为改善工人福利、优化劳动环境提出具体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可能将直接影响到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调查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和现实依据,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能够帮助政府更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这些基于实际的政策建议,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能预防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同时,调查研究强调了民意的重要性和科学决策的必要性,通过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党校教师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民主、公开的参考,这种决策模式也有助于提升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政策的社会认可度和执行力。

调查研究是党校教师手中的“金钥匙”,是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校教师应当善用这把“金钥匙”,深入研究、勇于实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党员干部、推动党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剑阁县委党校)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