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在新时代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凌诗宇 阳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事求是是新时代党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首先,“实事求是”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和继承。其最先出现在《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而后唐代的颜诗古注解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为学风严谨,从事实中得出真正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实践的推进,从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再到湖湘文化,实事求是逐渐演变成为哲学命题。毛泽东从小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将“实事求是”赋予了新的内涵。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运用了“实事求是”,提出只有做到实事求是,共产党员才能保证前进方向的正确性,才能确保任务的准确完成,而共产党员在践行实事求是的过程中,应发挥榜样作用,成为典型模范。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毛泽东详细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正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中国具体实践的检验中,实事求是成了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思想路线,并且不断指导着实践。同时,实事求是作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智慧,其血脉牢牢根植于华夏大地上,并对我们党的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由此可见,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其次,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基本国情,走出了三条特色道路。第一条,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党根据中国具体实际,努力争夺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二条,是中国特色改造道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研判国情,带领人民群众迅速荡清污泥浊水,恢复国民经济,运用一系列适合新民主主义社会且卓有成效的办法,短短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第三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基本国情,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新事业。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都是反复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从经验教训的角度看,偏离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陷入低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党受到错误思想影响的时候,都对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让党和人民认识到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稳步推进中国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判断党和国家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脉络,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才能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最后,实事求是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先决条件和原则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我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在一次次错误、困境和失败中走出来,最终走向胜利,其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能坚持实事求是这一原则,以实事求是为先决条件进行自我革命。在《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我党依靠实事求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勇于自我革命、及时纠正错误是我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实践中,一方面,善于发现错误承认错误、纠正错误,另一方面,善于自我反思,积极吸取经验教训,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方法。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站位下,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革命,实事求是地推进新发展,以实际行动纠正党内出现偏离实事求是的问题,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抵抗外界错误思潮的纷扰,学懂弄通做实党的思想强化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

二、群众路线是新时代党一以贯之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民本思想是我国治国理念中的优良传统,荀子提出的“舟水之训”仍常被后人提起和运用,其中就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也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性力量,他们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同时,列宁在阐释唯物史观中也表明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思想,确定了正确的行动纲领和发展战略,调动起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历史事实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决定了政党的兴衰成败,人民群众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

其次,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根基、血脉、力量都在人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密切联系群众都是我们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都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和生命所在。早在1928年,李立三就首次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1943年毛泽东对群众路线作了完整系统的阐述,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从此,坚持和实行群众路线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优良作风和传统。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适时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严肃处理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贪污事件。以苏为鉴,苏共在建国时只有20万人但却在拥有 2000万人时亡国,究其缘由,其中一个深层原因就是在执政后期党风的持续败坏,党群关系逐步瓦解导致失败。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就密切,我们的事业就胜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就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想要长期执政,就必须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取得人民的衷心拥护。

最后,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性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从党的宗旨性质来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就将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1945年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进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也强调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党章中就一直鲜明地把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全部工作之中。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我们更加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独立自主仍然是新时代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首先,独立自主是民族精神的精华。独立自主的精神古已有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刻画出远古时期人们克服现实磨难,挑战自然的艰苦场景,也隐含着中国先民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态度。历朝历代灾难频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但中华民族练就了百折不挠的韧劲,还创造出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苦难而不屈,饱尝艰辛而不衰,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中华儿女以独立自主为魂所淬炼的精神伟力。毛泽东曾豪迈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是中华儿女生命机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印刻在头脑中、流淌在血液中、植入到骨髓里的最核心、最精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基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独立自主又有着肥沃的现实土壤。因此,中国人民要将融入血液的自强不息精神,变为推动党和国家独立自主建设的重要力量,过去我们是这样做的,现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仍然要坚持,未来的发展也需要自强不息、独立自主。中国的具体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想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就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赋予鲜明的中国特点,坚持依靠自己解放自己,将本国的力量作为办事、成事的基本依据,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其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逐步领会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走自己的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敌人对我党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中,发动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渡过了难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众多的革命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应对风险挑战、跨越雄关险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气质和决心,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并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向全党深刻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我们必须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独立自主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独立自主探索的历史,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独立自主。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但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不平衡发展,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才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的: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标识,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它是在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浓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坚持的重要理论原则。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中共党史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