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以“三心”提“三力” 开创县级党校工作新格局

◇ 李茂琴 赵大博

全国党校(行政学校)校长(院长)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校系统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目标定得明、问题找得准、任务提得实。县级党校要坚守初心、紧扣重心、坚定决心,充分发挥党校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基础培训覆盖力,全面提升党校管理执行力,推动形成多要素融合、多环节贯通、多主体协同的培训新形态,不断开创工作新格局。

坚守“初心”,充分发挥党校核心竞争力

一是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始终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让“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校成为一种风尚和自觉。始终坚持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更好补齐领导干部的短板和弱项,形成不同于一般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特色和优势。

二是不断提升“为党育才”培训实效。以“信”为先,加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确立应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新”为方,创新培训方法,通过“理论+实践”“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创新教学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精准融入学员圈层。创新运用形式,组织学员前往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攻坚等一线,引领学员实现从“被感动”到“见行动”,由“学进去”到“做出来”。以“专”为师,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吸引一批优秀行业带头人、部门领导、一线攻坚队员、企业家等成为兼职教师。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与势,探索建设党校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党校教学活动数字化水平。

三是持续提高“为党献策”科研水平。把科研选题作为首要任务,紧跟理论前沿、紧扣中心工作、突出问题导向,找准科研咨政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工作,推出一批有理论说服力、思想穿透力、话语感染力的高水平理论文章。自觉克服县级党校咨政资源的局限性,主动向上向外借力借智,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科研工作协同攻关局面。加强党校智库平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决策参考价值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作文章、成果进课堂,推动“教研咨”三位一体运行转化。

紧扣“重心”,切实提高基础培训覆盖力

一是摸清家底,应训尽训。摸清培训对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年轻干部、理论宣传骨干、高层次人才、基层干部、党员,分类分层开展系统培训。摸清调训情况,探索建设干部教育数据库信息系统,防止发生过度培训、应训漏训情况,做到基础培训全覆盖。摸清学员底子,综合运用训前测试、课中小练等手段,鉴定“新学员”业务功底、发现“老学员”薄弱环节,把好学员队伍的“脉搏”。制定培训方案,从长远的发展目标或近期目标出发,全面把握干部培训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基础培训方案。

二是靶向施策,供需匹配。把准组织需求,结合组织目标、战略、结构和文化等因素,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断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准岗位需求,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履职尽责要求,精准施策,体现干部教育培训专业性、差异性。把准个体需求,结合干部成长规律,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数字化技术,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立多样、开放、共享、规范的网络课程体系,提高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和便利性,开展真正“解渴”的培训。

三是凝聚合力,系统联动。加强统筹协调,盘活系统内外的教学资源、组织资源、行业资源,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打通纵向联动,省市级党校要统筹开展对下级党校的指导,形成一级带动一级、层层负起责任的良好局面,加大对办学有困难的县级党校的支持。拓宽横向合作,依托对口帮扶资源,结合“东西部协作”“托底性帮扶”“先发带后发”等政策机遇,整合干部培训学院、部门行业培训机构、国有企业培训机构、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载体,促进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培训合力,提升培训质效。

坚定“决心”,全面提升党校管理执行力

一是强化智能监督,系统科学管理学员。注重系统管理,健全学员管理制度体系,抓好学员报到、入学教育、班级管理、跟踪问效等全程细节化管理,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线多点”管理系统。注重党建引领,建设“班主任—临时支部—班委—学员”的“金字塔式”体系,强化学员临时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将党性教育贯彻于学员管理全过程,切实改进学风班风校风。注重科技赋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更科学、更先进的手段、方法和工具,建立并完善学员个人档案,开展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二是突出绩效考评,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修养,通过专题培训、互动研学、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党校教师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不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借鉴经验。实行分类管理,根据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岗位工作特点,分类制定“基础工作量、超工作量和公共项目”绩效标准,实施分岗绩效考核与分配,激发每个岗位教师投身党校教育事业的热情。构建良好生态,突出对各项工作结果、过程、达标情况的全方位考评,建立科学化、合理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待遇有保障、服务不缺位、激励有分量、奖惩都分明”的良好氛围。

三是主动对外发声,展现党校鲜活形象。建立“人人都是外宣员”机制,激励专兼职教师主动撰写积极正向的理论文章、外宣信息等,向社会主流媒体积极推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学习研讨活动,扩大党校影响力。建立“理论入田间”机制,组建一支理论宣讲“轻骑兵”,深入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讲好故事、讲透理论,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建立“意识形态排雷兵”机制,用好网络平台,正确发声,积极宣传,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网络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作者单位:南江县委党校)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