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银发经济刷新技能人才需求

范蓝婷 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90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5%,而8367万人口的四川,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14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9%,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一趋势给四川经济、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带来了一定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0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21.47万人,社会呈现出对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技能人才的介入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能够有效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从而缓解社会面临的各项挑战。

银发经济促进技能人力资源开发。

银发经济是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从老年用品和福利、养老服务、养老保险、医疗保健,到科技助老、旅游和休闲、教育与培训,以及文化和娱乐等,涵盖了多个领域。

银发经济的发展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同时也将推动技能人才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这意味着,为了适应银发产业需求,技能人才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出更人性化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群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康复医疗、助老科技、医疗保健等领域都需要建立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低龄段老年人技能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

技能人力资源开发利于银发经济发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四川60岁至69岁的低龄段老年人口约为930.6万人,占总人口的11%。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还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有些甚至是行业的领军人物。在科技和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健康意识增强的推动下,大多数低龄段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好,充分发掘他们在经验、技能等方面的潜力,有利于推动老龄技能人才的开发,助力银发经济的繁荣。

首先,开发低龄段老年人参与银发经济,有助于缓解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技能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他们不仅可以作为养老服务行业的消费者,还能充当生产者,通过运用自身技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心理咨询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同时减轻相关领域人才短缺的紧张压力。

其次,这种开发可以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通过让一些老年人选择继续工作、增加收入,增强老年人的消费力,提高自我养老能力,减轻对子女和社会的依赖。

最后,开发低龄段老年技能人力资源有助于促进银发产业的发展。他们可以通过传授经验和技能,实现跨代的知识共享,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这种综合效应将为银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四“度”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总量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为6%。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增至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为10%。这一发展趋势不但为社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为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促进银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特提出培养技能人才的建议。

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全龄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将技能人才意识,融入家庭、社会、学校等环节,完善并落实相关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与企业、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建立一个适合全龄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

用好国际交流,丰富高技能人才成长维度。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高技能人才232.25万人、增加5.25万人。国际交流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全球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多元化的体验和知识积累有助于塑造全球化视野,使他们在不同领域和场景中更具竞争力。首先,国际交流让高技能人才学习到国际上的先进技术,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国际交流可以拓展高技能人才的国际视野,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背景和趋势;最后,国际交流有助于高技能人才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激发创新思维,通过国际经验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银发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深化机制改革,提高城乡技能人才的流动速度。

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城乡技能人才的流动速度,而重要保障正是深化机制改革。首先,加强政府的服务和调控职能,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城乡技能人才的合法权益,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包括就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消除城乡人才市场之间的壁垒,提供多样化的人才服务,促进城乡技能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其次,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培养体系;最后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客观、公正地评价技能人才的水平和价值。

推进数字创新,增强数字技能人才辐射广度。

加大对数字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强数字技能人才辐射广度,有利于支撑银发经济高质量、全方位发展。具体来看,人工智能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人工智能设备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与老年人进行互动交流,丰富老年人生活;传统医疗、照护等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智能健康监测、自动化管理等服务,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供救助服务。

(《四川省情》  2024年第4期)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