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守护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 李思军

良好政治生态是涵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土壤,是党的生机活力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在今年初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如何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之一,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新时代的十余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政治生态重构、净化、修复,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新征程上,面对更加复杂的执政考验,要把守护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内政治生态全面净化。

要站稳政治立场,铸牢政治生态的“魂”。政党是政治组织,丢掉了政治就失去了灵魂。党内政治生态好坏,关键在于政党成员的政治选择。政党成员一旦在政治立场、政治追求上出现偏差,必然迷失方向、蜕化变质,严重污染政治生态,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恶劣影响。站稳政治立场,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在思想建党上下功夫,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铸牢理想信念宗旨之魂。

要严肃政治纪律,抓紧政治生态的“纲”。纪律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如果党的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所有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加强纪律建设,要始终把政治纪律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以维护政治纪律为纲带动全部纪律执行到位。

要落实政治要求,巩固政治生态的“堤”。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也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最大污染源,必须采取断然措施阻断腐败滋生蔓延,进一步夯实良好政治生态的堤坝。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惩治这一手绝不放松,强化反腐败高压态势,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以案件开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实现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转变。

要规范政治生活,守护政治生态的“心”。党内政治生活是锤炼党员干部党性的熔炉,是党的旺盛生机和蓬勃活力的动力源泉。党内政治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散一尺,党内政治生态就污染一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创新形式开展组织生活,让每名党员都能找到组织、服从组织、信任组织。要坚持制度治党,强化党内监督,规范和制约权力。

要整顿政治作风,修复政治生态的“窗”。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都是政治作风,是人民群众感知党的形象的窗口,也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整顿政治作风,要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警惕奢靡享乐的隐身变异,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向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开刀。密切联系群众不仅要身到,更要心到,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提升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要涵养政治文化,深植政治生态的“根”。政治文化在政党政治实践中积淀而成,又贯穿于政党政治实践过程,是影响政党政治运行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不同的政治文化产生不同的政治行为,生成不同的政治实践,塑造不同的政治生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要坚决消除“七个有之”等丑恶现象,坚决抵制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文化,倡导清清爽爽的党内同志关系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文化根脉。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肩负民族复兴大任,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永远吹响党的自我革命的冲锋号,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让政治生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8期市厅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学员,现任省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二级高级监察官)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