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承继和超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到中国式现代化

吴晓燕 雷新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首先是一条立足国情,坚定不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是一条立足时代,守正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相互排斥的,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条“共性”之路。

立足国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随机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突然从地里冒出来的,而是在斗争、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进程中逐渐探索出来的,是党和人民付出各种代价、经过长期探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宝贵经验。鸦片战争后,各种力量纷纷涌出,企图登上并独占历史的舞台,但各种实践和方案均以失败告终,没有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才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找到了通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人间正道”。没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原则。这是本和纲,是不容许质疑和改变的。道路问题关乎方向,方向关乎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发展和探索的道路,有明确的中国社会属性和文化背景,同时也面对着社会变化和国际局势变动带来的挑战。大量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能在共产党带领下取得如此多的功绩的前提条件。在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党都坚持从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分别探索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定走自己的路的决心,这也是我们党为何不断取得胜利,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所在。中国发展经验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不死板照搬照抄他国的发展模式,而是牢牢立足本国国情,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回望各国发展历史进程,每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和道路都是不尽相同的。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条符合本国特色、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能够为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一条宽广的大道。总之,坚定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可更改的原则问题。

立足时代,创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预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百年奋进的宝贵历史经验和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启示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真正改变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真正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现代化道路用其科学性深刻回应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需要。

中国现代化道路是立足于时代而形成的。随着全球市场的交流互动,地球村上的任何民族与国家都与外部世界形成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现代化道路要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浪潮中,需要继续实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需要寻求更深领域的国际合作。在与世界的联系中,需要借鉴、吸收和转化世界现代化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创新性地运用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去。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更要为世界起到一个引领示范的作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大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是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归结起来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在中国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被动适应和主动建设中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被动适应”是指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炮火中被动开启的;“主动建设”是指中国真正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事业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条道路在本质上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双重跨越。纵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其实是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横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其实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本身的超越。超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也正是在双重超越中推动了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顺应历史规律、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开启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过程中熔铸了许多中国元素,既没有盲目照搬照抄苏联的发展模式,也没有简单或直接借鉴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反而经过了深入的转化和内化,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新路。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也同时破开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但这种影响不是西方殖民者所愿意看到的,资本主义仅仅是在侵略的过程中无意向中国传播了西方文明。虽然是由西方资本主义破开了现代化这所大门,但真正把这块“中国现代化道路”招牌树立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以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方式实现现代化,而不是像西方资本主义那样通过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军事战争等手段而实现的。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更具优越性,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比如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以及绿色生态等。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坚决摒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秉持“天下一家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大国应有的责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辟了人类社会跨越发展的历史之路,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体现了科学的世界向度。

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以新型现代化文明为目标,探索出的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现代化建设之路。看似中国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两条道路,实际上是“个性”与“共性”的区别。中国现代化道路更具共性,体现着世界性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更具个性,体现着本国现代化道路的独有特色。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委党校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