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数据要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思考

◇ 张 苑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长期经济建设实践以及现阶段发展格局变动,针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重大命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释放数据价值,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一、数据要素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要素作为我国生产要素的重要理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数据要素的有效赋能。

(一)从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来看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深度融合,促使生产力实现质变。

一是数据要素与劳动力渗透融合,提升了劳动活动的复杂性,劳动力结构更趋高级化。劳动者对数据思维、数智化技术的掌握成为必备劳动技能,使得劳动行为呈现出更高的复杂性,提升了复杂劳动的占比,可以创造更多价值。数据要素的使用拓展了劳动边界,使得劳动者更加容易进入劳动活动之中,释放劳动的价值。例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帮助劳动者更加灵活地参与劳动活动。

二是数据要素赋能劳动资料创新,推动劳动资料实现技术创新、迭代升级。劳动资料是开展劳动过程中运用到的物质资料或者媒介,劳动工具是其重要体现。数据要素赋能促使劳动资料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数据要素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使得劳动资料的性能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新形态的广泛应用,使得劳动者可以通过人机协同等,更加高效、便捷地将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

三是数据要素使用推动劳动对象从有形资料拓展到无形资料,产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数据要素成为生产要素,丰富了劳动对象范围,使得劳动对象从实体物质,拓展到数据资源领域,实现了对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加工使用。同时,数据要素广泛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催生了更多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例如,以数字孪生技术建立生产经营、城市管理等模型,推动产品设计、城市治理实现智慧化、智能化。

(二)从数据要素形成和价值释放来看

数据要素的产生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必然结果。从发展阶段来看,生产要素反映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数据要素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带动数据大规模爆发式增长,伴随着数据资源加工处理技术的突破,数据价值释放成为可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生产要素融合应用是发挥数据价值的核心方式。数据作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带动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变革,形成更多基于数据要素的产业形态。数据要素与技术、人才、管理等传统生产要素的融合,会产生倍增效应,能够实现业务流程优化、服务水平提高等,驱动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

三是数据要素赋能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以数据要素贯通产业全链条,促使产业在生产模式、组织形态和价值分配领域发生全面变革,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通过推动不同行业生产要素融合应用衍生出众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例如,可以通过整合道路交通、车辆行驶等数据,推动车、人、路等数据的互联互通、分析挖掘,从而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二、数据要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分析

推动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扩大数据要素规模、提升数据要素质量,以数据要素赋能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跃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创新驱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数据的汇聚、治理、存储、分析、挖掘、使用等都离不开持续的创新支持。加强技术研发、模式创新,推动数据赋能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促使生产力三要素摆脱传统发展路径的束缚,形成更加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从而更好地助力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数据要素利用能力。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因素,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基础制度、产业发展等方面面临诸多瓶颈问题,需要培养更多适应数字化、智能化要求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做好劳动要素保障。

三是以丰富的数据利用手段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劳动资料的融合,促使传统劳动工具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更易于将劳动行为作用于劳动对象,以数据资源提升生产效率。利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形成覆盖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利用手段,为发挥数据价值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工具。

四是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拓展劳动对象范围。通过“供场景”汇聚创新要素资源,提升数据要素使用水平。围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领域,梳理数据要素应用场景,促使更多主体参与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产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利用的经验做法,形成明确的数据要素开发利用路径,提升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三、数据要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思考

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主导,以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为核心,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通发挥要素价值的堵点卡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化机制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加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数据产权制度改革,为数据流通奠定基础。积极培育数据流通交易生态,从流通交易主体、第三方服务机构、交易流通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畅通数据价值释放通道。强化公共数据的牵引作用,盘活沉淀在公共服务体系内的数据资源,通过数据要素的活化,创造更多新的价值。

二是培育高质量数字人才队伍,激发劳动活力。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力量,要发挥数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必须培养具备数据思维和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建设一支懂数据、用数据的数字人才队伍。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积极开设与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的学科专业,优化数字经济相关课程,完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高等院校整合学科资源,设置数字经济领域跨专业学科,支持企业建设“产学研”创新合作基地,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建立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线上数字化课程学习平台,围绕重点行业开发数字化转型培训课程,增强从业人员推动数字化发展能力。

三是丰富数据要素利用手段,提升采集、加工、利用数据能力。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资料,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具有无形性、非标准性、非均质性等独特特征,需要加强数字技术研发,丰富利用数据要素的技术手段,为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千兆光网、算力网络、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据流通基础。提升数据应用技术研发,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算法、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研发应用,打造数据要素应用工具。增加劳动工具供给,支持企业面向社会提供算力、算法、网络等服务。

四是加强应用场景打造,拓展数据要素应用范围,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以数据应用场景建设最大程度利用数据要素资源,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数据价值的释放离不开具体的应用场景,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领域,积极构建数据驱动型应用场景,发挥数据要素对传统生产要素的替代作用,实现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推动数据要素赋能发展,持续推进数据要素与重点发展产业之间的融合创新,降低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支持重点企业、行业统筹考虑有形资料、无形资料的应用,将数据作为核心支撑要素,开发数字产品和服务,形成更多新产品、新业态。

(作者系四川省大数据中心政策与规划处副处长、高级经济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