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从长征中感悟党的铁的纪律

汪 钦

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它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党始终重视纪律建设密不可分。在长征过程中,党一方面领导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斗争,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纪律建设,通过严格执行纪律,维护了党的团结,提升了党的形象,提高了红军战斗力。

一、严守纪律是红军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严守纪律的根本基点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中纪律建设的根本遵循。正因为有理想信念,在翻越鸟兽绝迹的大雪山,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时,红军战士们能够坚守纪律,克服高原缺氧、缺衣少食等困难,创造了战胜自然的奇迹;正因为有理想信念,红军战士在草地中,能够以铁的纪律战胜长途的劳顿和宿营的寒风冷雨。1935年1月,抢渡乌江天险时,为了实现党和红军的战略目标,红军八勇士跳入了冰冷的激流游到对岸,后又有三批战士冒着危险,架竹筏深夜渡江;强渡大渡河时,熊尚林等勇士只乘坐着一艘小船,就向敌人重兵把守的对岸冲击。可以说,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红军是很难经历这些非人的考验,而仍然保有铁的纪律的。

铁的纪律是红军得以胜利的关键。红军飞夺泸定桥时,都是棋行险招,招招涉险,最终出奇制胜。重要原因在于红军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鉴于船少流急,红军不能迅速渡河,毛泽东和中革军委作出兵分两路,夹江而上的决定,限东岸2天半,西岸3天到达泸定桥。两部分红军立即坚决执行,在大渡河两岸急速前进。后来,在掌握了东岸敌军加紧增援泸定桥和东岸敌人明显多于西岸的敌情后,毛泽东果断命令西岸的红4团必须在5月29日夺取泸定桥,这就把原来的时限整整提前了1天。毛泽东深知胜败在此一举,稍有闪失,党和红军将万劫不复,罕见地下达了死命令,林彪给红4团的命令更加严厉。正如杨成武后来对索尔兹伯里说:“命令就是命令。”军令如山,红4团不顾面临的各种艰难险阻,以难以想象的决心和行动保证任务完成。

为了执行命令,夹河而上的两路红军日夜兼程,休息、吃饭顶多不超过10分钟。炊事班都掉在后面,好多连队几天没有吃一顿热饭。精疲力竭的政工干部向飞速前进的战士们讲话、鼓劲:不能放松步伐,不能灰心,不能疲倦。鼓励战士们拿出最后一口气,最后一点力量去夺取前面的胜利。

夺桥成功以后,排队过桥的红军部队2万多人走过从泸定桥到安顺场160公里的山路,其间羊肠小道,蜿蜒崎岖;天雨路滑,上山下山,非常艰辛。 陈伯钧在日记中记载:“五月二十八日,阴、稍晴、夜大雨。行军——由新场经马安山、安顺场、冲岗、海耳瓦、野大坪、湾岗到田湾,行程百里。是日攀越大山三座,行军较疲劳,掉队的不少。”“五月三十一日阴、半晴、夜大雨。行军备战——由沙坝经泸定桥、大坝、甘露寺、冷碛到龙八布,约五十五里。连日急行军,队伍相当疲劳。”连日都是大雨,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上行军,红军的后续队伍也需要每天走接近60公里。但是,红军始终纪律严明,行军有序。毛泽东强调:“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一支拥有铁的纪律的队伍,是可以经受住长征的考验的。

二、严格执行纪律是赢得民心的关键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党在长征中能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靠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支持我们党,关键就在于我们党严格执行纪律,时刻维护群众利益。

党始终重视宣传和维护群众纪律。在长征中,物质极度缺乏,部队非常困难,是严明的纪律让红军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红军经过十多个省份,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不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竭尽全力帮助人民群众,是铁的纪律赢得了民心。群众纪律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长征开始前,党和红军就已经意识到长征中要赢得沿途群众的支持帮助,就必须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红军总政治部在《关于巩固部队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中指出,要“保证部队与群众的正确关系,加强地方工作与资材的收集,坚决与脱离群众、破坏纪律的现象斗争”。在《关于没收捐款暂行细则》中强调“不许丝毫损害工农群众的利益”。长征开始后,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纪律规定。向各部队提出“不乱打土豪,不乱拿群众一点东西”“不私打土豪,打土豪要归公”“损坏了群众东西要赔偿,借群众东西要送还”“不强买东西,买东西要给钱”等7项号召。1935年1月,总政治部发出布告中指出:“红军是有严格的纪律性的军队,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借群众的东西要送还,买卖按照市价。如有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每个群众都可到政治部来控告。”过草地前,又下达了许多政策性很强的通知和规定,《关于收集粮食事的通知》《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关于在松潘筹借粮食的规定和办法》,反复强调在粮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更要严格执行纪律,“绝对禁止强买粮食,私人买粮食,买粮食不给钱,群众不在家不给钱”“现钱缺乏时,应以茶叶等物付价”。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到达松潘地区毛儿盖。时值青稞成熟季节,但老百姓都逃离了。红军就自己动手把青稞收了。为遵守群众纪律,总政治部专门规定,每个部队收了哪块地,必须在田头立一块“收麦牌”,木牌上写着收粮食的数量,等群众回来后可以拿着木牌向任何一支红军部队要粮款。如今,这块见证红军长征路上严守群众纪律的木板,被松潘红军纪念馆永久收藏,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那段永不磨灭的革命岁月。

严格执行纪律提升了红军在群众中的形象。1934年11月7日,《红星》报发出号外,提醒红军战士要注意部队在群众中的形象,要求做到“不乱拿群众一点东西”“损坏了群众东西要赔偿,借群众东西要送还”“不强买强卖,买东西要给钱”等,号召广大红军战士争创群众工作的模范连队。14日,《红星》报又专门刊发文章,对红军战士在行军、宿营时存在的不注意群众影响的现象提出批评,并向各连队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长征中我们党高度重视红军纪律建设,反复强调严守纪律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对红军战士的纪律教育和纪律检查,使红军保持了严守纪律的良好风范,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党的形象。刘伯承元帅与彝族头人小叶丹在彝海前结盟,传下千古佳话,彝族同胞送红军踏上北上征程。还组建了彝人支队,在当地活动。一些民族群众在国民党的残酷统治剥削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还从自己仅存的口粮中省下来支援红军。这是红军铁的纪律带来的信任和支持。

红军长征凝结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奋斗荣光,作为新时代干部,我们更应该从长征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守党的纪律,在新的时代征程中续写历史新篇章。

(作者系盐亭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